运城|《我的高考》曾看哭了无数人山西运城市政协原主席安永全逝世( 三 )


我给你磕个头 , 求你给我报上名吧
一九六三年夏天 。 我虽然觉得自己自学的时间还短 , 按计划还要学一年 , 而且学得很不扎实 , 很不条理 , 但又觉得还不是一塌糊涂 , 还是掌握了不少东西 , 特别是觉得应该体验一下高考的滋味 , 摸一摸各科试题的深浅 , 当然又想——也许万一侥幸会有奇迹出现 。
报名遇上大麻烦 。 那一天 , 带上居委会的介绍信和招生简章 , 我战战兢兢地到了县招生办 。 我知道本县高三的应届生和复习班的往届生都是学校统一报名的 , 而我这种情况只有我一个人 , 总担心不会顺当 。 进门后 , 我恭恭敬敬地每人叫了一声老师 , 把居委会的证明双手交给那个看起来像个领导的人说 , 我想报个名 。 谁想他看了一眼 , 笑了笑一下子就扔在地上 。 我站着等呀等 , 真不知该怎么办 。 等他们打完扑克 , 我又低声下气地说了不知多少好话 , 还是没人搭理我 。 我实在忍不住 , 就说:老师 , 我给你磕个头 , 求你行行好 , 给我报上名 , 让我试一试吧……
在报名、体检、领上准考证后 , 高考前一天我就坐火车到了临汾 。 我是第一次到临汾 , 四处打听才找到考场 。 我不敢到外面去住宿 , 怕睡过头误了考试时间 , 只好就睡在临汾一中的操场上 。 两天考完 , 使我又生气又悲伤 。 有些题就没学过 , 只能看着试卷干瞪眼;有些是学得不扎实 , 影影绰绰的好像知道 , 却答不上;有的题是时间没掌握好 , 本来能答上 , 但还没有答完时间就到了;特别是心理素质不强 , 有些题过去明明记得很牢 , 在考场却怎么也想不起 , 越想不起越着急 , 越着急就越想不起;最糟糕的是 , 在考我自认为最强项的语文时 , 竟把作文题“当我唱起国际歌的时候” , 看成“当我唱起国歌的时候” , 一字之差 , 四十五分就全丢啦!至于我费了千辛万苦的俄语 , 下来和别人一对答案 , 最多只能得五分 。 唉 , 第一次高考就这样收场了 。
我终于站在一个新的地平线上
我吸取第一次高考失败的教训 , 为自己重新制定了学习计划 , 调整了外语和其它课的精力投放比例 , 只学初中外语 , 放弃高中外语 , 以达到四十分成绩为目标 , 以90%的精力和时间使其它四科均分达到85分以上 , 以强补弱 , 让强项特强 。 不就是这三十几本书吗?不就是这两千多道题吗?为了加深记忆 , 我做到不仅要把它们记住、背会 , 而且要能基本写出来 。 历史课要做到 , 把六本书放在一边 , 拿两本稿纸 , 一个世纪一个世纪 , 一个朝代一个朝代 , 重大事件 , 重要人物 , 重要时间 , 统统写出 。 古文要做到 , 一个标点符号都不差地写出来 , 写不下去就查书 。 为了锻炼思维敏捷和临场应变能力 , 我将各门功课的试题 , 分别写在纸条上 , 卷成捻子 , 大题是长捻子 , 小题是短捻子 , 放在五个小盆 。 每次先摆好闹钟 , 抽出五道大题 , 二十道小题 , 在两个小时做完 , 做完后对照课本阅卷打分 。 为了把握作文的时间 , 就自己出了各种体裁和类别的五十道作文题 , 随时抽出一道 , 练习在50分钟内完成 。 各科试题都要如此反复进行 。 我想尽了所有能想出的办法 , 做到了扎扎实实 , 步步为营 , 我实在不敢拿自己的未来去赌博 , 去侥幸 。
然而 , 人还是无法预料命运 。 一九六四年 , 居民小组通知我上山下乡到西张 , 这意味着我将丧失自学条件 , 使考大学成为泡影 , 我只能改变再学一年明年高考的计划 , 第二次仓促上阵 。 这时 , 距高考只有二十七天 。 我又一次来到县招办 , 他们说县城的报名体检已经结束 , 地区也只有明天一天时间 。 我已经没有了选择 。 我赶忙回家拿了钱 , 背上书 , 换了证明 , 跑到火车站 , 想坐三点半的车到临汾报名 。 到售票口一看 , 只见贴着一张公告 , 因铁路轨道被洪水冲断 , 列车暂停 , 预计两天 。 没有火车我还有两条腿 。 我沿着铁路线一直朝南走 , 一百五十华里走了十二个小时 , 第二天凌晨五点到达临汾 。 报名和体检结束后 , 又由临汾顺铁路跑回县城 。 回家倒头便睡 , 睡了整整一天 , 醒来后 , 两腿肿得水桶一般 , 脚底像撕烂的红布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