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人圆,这个假期我们久别重逢

“月有阴晴圆缺 , 人有悲欢离合 , 此事古难全 。 ”失去的已失去 , 拥有的更当倍加珍惜 。
自古以来 , 中国人就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情愫 , 它是无数文人墨客笔下浪漫、乡愁以及美好的化身 。
月圆人圆,这个假期我们久别重逢
文章图片

资料图:8月3日晚间 , 一轮圆月挂在北京的夜空 。 中新社采访人员 侯宇 摄
进入现代社会 , 科技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 某种程度上也淡化了月圆对于中国人的现实意义——大多时候 , 团圆已非常普遍 。
2020年是个特别的存在 , 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 , 不仅打乱了全社会的节奏 , 也让所有人对于团圆有了更深的渴望 。
月圆人圆,这个假期我们久别重逢
文章图片

资料图:元宵节期间 , 南京多处地标性建筑打出“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武汉 , 我们等你团圆”字样 , 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加油 。 泱波 摄
最长的一次离别
因为离别已经持续了太久 。 来自上海的林素华算了算 , 她大概有一年时间没有和家人吃个完整的团圆饭了 。 今年过年 , 因为放假早 , 她早早地就跟丈夫带着孩子回武汉过年 , 照往年的规矩 , 大年初三回林素华老家探亲 。
他们回去时 , 武汉跟平时没什么不同 , 林素华的婆婆照样张罗过年的年货 , 有时出去打个麻将 。 但谁也没想到 , 没过几天 , 疫情暴发了 。 武汉“封城” , 一家六口人待在了屋子里 。
月圆人圆,这个假期我们久别重逢
文章图片

资料图:1月29日 , 天气放晴 , 一些市民来到位于武汉大学凌波门外的东湖栈桥上 , 佩戴口罩垂钓 。 中新社采访人员 杨程晨 摄
林素华退掉了回老家和回上海的车票 , 父亲新装修的房子她没能看到 , 妹妹给外甥新买的小帽子也时隔半年才到她手中 。 母亲一直帮她带孩子 , 在家隔离的几个月 , 儿子天天喊着“想姥姥” 。
三岁的儿子再次见到姥姥 , 已经是4个多月后了 。 而直到现在 , 他也没能见到姥爷 , 上一次还是去年国庆节 。
月圆人圆,这个假期我们久别重逢
文章图片

9月28日 , 一名小朋友被挂在杭州河坊街的灯笼吸引 。 中秋、国庆假期将至 , 浙江杭州的河坊街、西湖边等多处挂起灯笼 。 中新社采访人员 张茵 摄
最长的一次分别——不仅对林素华而言 , 这也是很多人在今年的亲身经历 。 为了工作、学习、生活 , 他们不得不离开家人 , 而疫情又给本不多的团聚增加了种种变数 。
来自河南的90后基层干部冯琳说 , 今年全国人民在家里度过了最长的一个春节 , 有人变身健身达人 , 有人变身美食达人 , 但是自己却错过了这次最长的团聚 , 大年初二就返回了镇上 , 甚至几个月没有回家 , 变成了“防疫达人” 。
那时候 , 每个村口都有24小时值班卡点 , 每个村的超市和街道都有消毒车消毒 。 冯琳所在的村挨着黄河大堤 , 没办法围挡 , 他们就白天晚上巡逻 。 此外还要集体买药买菜 , 给隔离点送饭 。
月圆人圆,这个假期我们久别重逢
文章图片

基层干部走在疫情防控一线 。 受访者供图
与此同时 , 冯琳还负责黄河滩区的居民迁建项目 , 过年时他们就远程开会讨论方案 , 之后组织本地工人复工 , 协调本地原材料厂家 。 好在后来项目顺利建成 , 她也返回村里着手搬迁事宜 。 但没过一个月 , 她又被调到市里工作 。 9月中旬 , 她考的在职研究生也开学了 , 每周末跑一次北京 。 这种忙忙碌碌的状态一直从年初持续到现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