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起跟非遗大师扎荷花灯

中新网江苏新闻9月4日电(曹圆圆)近日,南京市建邺区莫愁湖街道艺苑社区携手南京市秦淮区钟晓敏爱心工作室,邀请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灯彩代表性传承人曹真荣,手把手教孩子们扎荷花灯 。
南京:“艺”起跟非遗大师扎荷花灯
文章图片
曹家扎制花灯,到曹真荣时已经是第三代 。受家学影响,曹真荣从小就迷上了扎灯,花灯事业一做就是70多年 。他介绍,荷花灯是秦淮灯彩里最传统、经典的样式,象征着圆满与祥和,也是烙印在南京人心里寓意美好的图腾 。
在教扎荷花灯之前,曹真荣首先给艺苑社区的小朋友们“恶补”了花灯的历史 。他介绍,花灯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 。“据资料记载:隋朝炀帝时,元宵节期间赏灯活动热闹非常,夜夜笙歌,通宵达旦 。唐朝治世因社会太平,经济富庶,花灯更是大放异彩,盛极一时,活动规模浩大,观灯人潮涌动,花灯成为元宵节的重要标志 。两宋时期益加发扬光大,明清两朝赏灯热潮未减,坊间更出现灯市,贩售各种花灯,式样繁多,争相竞秀 。”
南京:“艺”起跟非遗大师扎荷花灯
文章图片
作为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花灯,在古时并没有专门的花灯艺人,而是由纸扎匠,即集扎灯、扎风筝、扎纸人纸马等技艺于一身的手工艺人,在工作闲暇扎些花灯,等到节日的时候拿去卖钱换些家用 。后来,才逐渐出现了专职的花灯艺人 。
“现在,政府非常重视对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民间手工艺人地位也日益提高 。”曹真荣说,政府在老门东免费给了他一个200多平方米的房子,让他做工作室,专门研究扎制荷花灯 。
活动现场,曹真荣带来几十个用铁丝、编织带扎制好的荷花灯模型 。他笑着告诉孩子们,小小一盏荷花灯,只有巴掌那么大,但仔细算起来,工艺很繁琐,有塑形、镶边、印染花瓣、裱糊、插蜡烛等十几道工序 。“如果从头到尾学下来,你们一天不见得能扎好一个花灯 。”
就拿制作花瓣来说,这一道工序就很难 。粉色的花瓣、绿色的叶子,怎样才能栩栩如生?曹真荣介绍,首先是将白色的拷贝纸剪成豆腐块一样大小,500张或1000张一起,浸泡在颜料水的染缸中 。具体浸泡时间,根据制作者对颜色深度效果的需要来确定,一般两三分钟即可 。泡好后要晾干,而这也讲究,只能阴干,不能晒干 。一般来说,春夏之交的黄梅雨季不能晾晒,否则容易发霉;夏季蒸发快,适合大批量晾晒,但紫外线照射又容易褪色;秋冬季节气候干燥,比较适宜 。纸张干透后,还需要压模,形成花瓣、叶子上的一道道“筋络” 。
现场,曹真荣教孩子们的主要是最后一道工序裱糊 。他让孩子们首先给18片花瓣刷上浆糊,然后6个一组排好 。裱糊时手法讲究,左手的食指和无名指在模子内轻轻转动,右手随之往上裱糊,同时聚拢花瓣,使之出现一定的弧度 。荷花灯离不开花头,每个花灯共有6个花头,上部4个、下部2个,制作方法和花瓣基本类似,底部还有莲蓬、荷叶等装饰 。
第一次裱糊,小朋友们错误百出 。曹真荣非常耐心,挨个上前指点,直到孩子们领悟要点,做出一个漂亮的花灯 。
【南京:“艺”起跟非遗大师扎荷花灯】“裱糊工作,看上去简单,实际上非常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和观察力 。”有个小朋友希望下次还有机会参与这样的活动,还信心十足的表示,下次会做得更好 。(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