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故事|( 二 )
文章图片
遗憾的是 , 看守人员低估了火药的威力 , 疏忽马虎 , 1842年4月18日(农历三月初八)傍晚 , 存放在园中的火药突然爆炸 。
《墨余录》中描绘了爆炸时的情形:
药性陡发 , 轰霆一震 , 天地晦冥 , 咫尺莫辨 。 遥见浓烟如墨 , 高接云间 , 而其地房舍尽为灰烬矣……
结果是 , 看守的官兵十余人当场炸死 , 附近百姓伤亡无数 。
爆炸发生以后 , 这里被夷为平地 。 昔日的繁华如梦幻泡影 。 到了清宣统年间 , 一部分土地被开辟为菜场 , 在今天露香园路西有条叫“菜市街”的小路 , 就是以这个菜市场得名的 。
另一部分土地则拨给刚成立的县立万竹小学(今上海市实验小学) , 用来建造新校舍 。
文章图片
沧海桑田 , 一代名园最终消失于世间 。
传世的顾绣
露香园消失之后 , 只是在世界上留下了一连串的地名:露香园路、青莲街、阜春街、万竹街等路 , 均由露香园景点名称而来 。 听着这些地名 , 仿佛是在让人凭借一个模糊的身影 , 去追忆一个人邈远的芳华 。
但是 , 露香园的故事并没有因为它的彻底消失而中断 , 它还给人们留下了一颗遗珠——顾绣 。
原来 , 露香园传到第三代 , 顾名世有一个孙子叫顾寿潜(字旅仙) , 这位顾家子孙性情洒脱 , 不在科考上钻营 , 但是继承了家族擅长画画的优良传统 。 据《同治上海县志》记载 , 连当时的大画家董其昌都很欣赏他的画法 , 因此他的画在当时也是人们争相收藏的对象 。
顾绣名家中 , 造诣最高、最具代表性的 , 正是顾寿潜的妻子韩希孟 。
文章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之《洗马图》(局部)
顾家原本就是绘画扬名的文化家族 , 顾家的女子耳濡目染往往酷爱绘艺、丹青书法 。 早在韩希孟嫁入顾家之前 , 顾家第一代绣女缪氏就将传统的刺绣技艺与绘画技巧结合 , 形成了独具风貌的顾家绣法 。
韩希孟出身名门 , 自幼学画 , 颖悟非凡 。 她继承了缪氏的绣法 , 参以绘画技巧 , 进一步完善了绣法 。 她可将丝线劈为三十六丝 , 其劈丝细过于发 , 而针如毫 。 这种刺绣品的山水、人物、花鸟 , 无不精妙 , 与画的质感相近 , 故称“画绣” , 又因出自顾家 , 又被叫作“顾绣” 。
在《阅世编》中 , 叶梦珠给予了顾绣盛赞——巧夺天工!
后来由于顾寿潜无子 , 顾氏家道中落 , 顾家女子开始独撑门户 。 顾名世的曾孙女顾兰玉青年守寡 , 出于生存之计 , 她开始设立刺绣作坊 , 广收门徒 , 传授顾绣技法 。
顾绣的精美使得达官显宦、富商巨贾争相购藏 , 一时间身价倍增 。 据《阅世编·食货》记载 , 光是“尺幅”“素精”的顾绣都值好几两银子 , 全幅高大的甚至可以值上“数金” 。
文章图片
上海博物馆藏明代韩希孟绣《花卉虫鱼册》之《湖石花蝶》(局部)
上个世纪初 , 顾绣几经沉沦 , 一度曾濒临失传 。 1972年底 , 松江工艺品厂热烈响应周恩来总理发出的“挖掘传统工艺美术品”号召 , 聘请顾绣传人戴明教授徒传艺 , 顾绣得以恢复传承 。
2005年2月 , 上海市文广影视管理局在全国率先向一批民间艺人发放“艺术津贴” , 南汇锣鼓书和青浦田山歌、顾绣的27名民间老艺人首批获得津贴 , 这让顾绣获得了更多的传承动力 。
推荐阅读
- 「儿子」背后故事很暖心 民警被人一把拉住喊“儿子”
- “后悔药”来了上海健身卡“七天冷静期”正式落地
- 河北衡水365百姓故事汇优秀作品展示生动展现社会各界感人故事
- 免费“单人套餐”背后的故事:爱心让这个冬天不再寒冷
- 学校■南通这所学校为他们募集煤炭款!原因超暖心…
- 上海海事局:长江口一船长165米进水下沉16人遇险
- 上海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集成示范区打造超大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样本”
- 筑牢疫情防控“大防线”上海确定三大重点任务
- 青海“双料”贫困县:“百分之一秒”观察五年高原脱贫故事
- 『上海市』盐城人冯春生获评上海市劳模 在沪打工近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