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留住历史记忆,焕发老城厢活力!盛宣怀故居翻新改造可期


江南水弄堂 , 千年繁华地 , 常州老城厢积淀了2500年的厚重历史 , 承载了一代代常州人的情感记忆 。 作为我市标志性文物遗址之一 , 盛宣怀故居即将进行翻新改造 , 重现历史光彩 。 而住在这里的居民 , 将全部从盛宣怀故居搬迁 , 为保护和修缮故居创造有利条件 。

现状:盛宣怀故居亟需修缮
盛宣怀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影响的人物 ,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 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 , 涉及轮船、电报、铁路、钢铁、银行、纺织、教育等诸多领域 , 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 。
故居■留住历史记忆,焕发老城厢活力!盛宣怀故居翻新改造可期
文章图片

盛宣怀在我市的故居 , 位于大马园巷18号 , 由盛宣怀的父亲与侄儿于清同治6年(1867)合资建造 。 故居原占地约10亩 , 南临青果巷 , 西临大马园巷 。
穿过故居内一段狭窄的长廊 , 其内部俨然成了一个大杂院 , 白色墙壁剥落 , 露出青灰色的砖 , 屋顶瓦片掉落 , 上面还有新补的痕迹 , 只能依稀从红色的木质门窗上看出这里是一处古文物建筑 。 据统计 , 盛宣怀故居包括非成套住宅22户、非住宅1户 , 房屋面积大的90多平方米 , 小的10多平方米 , 由钟楼区住建局负责日常维护 。
遗憾:女儿没能从这里出嫁
8月12日 , 最后一户暨故居中唯一一户盛氏后人的私房完成签约 , 9天时间居民签约工作全部结束 。 当采访人员走进盛宣怀故居 , 居民们正收拾行装 , 准备从住了几十年的老房中搬出 。
故居■留住历史记忆,焕发老城厢活力!盛宣怀故居翻新改造可期
文章图片


刘汉华和家人拍的全家福

已经收拾了十来天 , 马上准备搬走了 , 心里有点遗憾 。 在盛宣怀故居 , 采访人员见到了正在家里收拾东西的居民高珊萍 。 高珊萍今年56岁 , 她和女儿已经在这住了二十年 , 她说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要搬家的时候 。
高珊萍家在盛宣怀故居中是面积较大的一户 。 20年前 , 她从青果巷的小房子搬到了盛宣怀故居的大房子 , 那会儿她的女儿还在马园巷小学上学 。 多年相处下来 , 她和邻居早已成了老街坊 , 女儿也到了要出嫁的年纪 。 前两年 , 她还专门把家里重新装修了一番 。 女儿的婚期定在今年十月 , 高珊萍原本打算让她从家里风风光光地出嫁 , 连婚纱至今都还放在家里 , 这也成了她心中的一个遗憾 。
虽然有遗憾 , 但更多的还是支持 。 刚开始 , 高珊萍心里有不少顾虑 , 后来经过南大街街道工作组上门沟通、解释 , 最终她理解并愿意支持盛宣怀故居的保护工作 。 盛宣怀是常州的名人 , 以前有很多外地游客专门到这里参观 , 都说不保护起来真的太可惜了 。 她告诉采访人员 , 故居修缮好了 , 我们这些曾经的居民也觉得光荣啊 , 到时候我还要带着女儿一起再过来看看 。
不舍:四世同堂的全家福
67岁的刘汉华在盛宣怀故居已经住了60个年头 。 自他六七岁起 , 就跟着父母来到这里 , 没想到这一住就是大半辈子 。 60年了 ,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 没有人比我更熟悉 。 说起盛宣怀故居 , 刘汉华感叹道 。
当时这是全常州最好的房子 , 雕梁画栋 , 古色古香 , 院子里还有假山、大树 , 就像是住进了花园一样 , 特别气派 。 即使时隔多年 , 刘汉华依然能清晰地回忆起刚搬进时的光景 。 光阴荏苒 , 从他长大成人到结婚生子 , 再到女儿成家 , 刘汉华所有的人生大事都和老房子息息相关 。 令他觉得可惜的是 , 除了走廊处还保留一些旧日风貌 , 故居其他地方早已面目全非 , 不复当年大户人家的风采了 。
如今 , 刘汉华夫妇和他的母亲顾宝珍仍然住在这里 。 顾宝珍虽然已经88岁高龄 , 满头银发 , 精神矍铄 , 料理起家务还是井井有条 。 这次搬家 , 老人本来不舍得走 , 我做了好长时间的思想工作 , 她才同意 。 刘汉华说 , 老房子住了这么多年 , 一家人心里都舍不得 , 但是保护盛宣怀故居 , 他肯定支持 。
【故居■留住历史记忆,焕发老城厢活力!盛宣怀故居翻新改造可期】前两天 , 刘汉华特意叫上妹妹和女儿一家拍了张四世同堂的全家福 。 马上就要搬走了 , 在这里留念是最好的 。 刘汉华笑着说道 。 在全家福里 , 他们一家四代人站在老房子门口 , 像是纪念过去的美好时光 , 又像是展望充满幸福的未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