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陪伴我们的国民字典 App和纸质书首次同步发行( 三 )
到了初中,高红明那本《新华字典》的封面早已磨得看不清字了 。此时,他也收获了《新华字典》带给他的第一份奖励 。“初二那年,大概是1984年,县城举行查字典竞赛,我们学校有3个孩子参加,我就是其中一个,还得了一等奖 。”高红明说,因为他字典用得多,比赛时,早早就完成了全部题目,还剩了好长时间,他就又检查了一遍,最后还真查到了一个小错误,赶紧改正,确保正确率达到100% 。
“对于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来说,拥有一本《新华字典》,就相当于打开了一扇门,让我们看到一个精彩的世界 。”高红明感慨道 。
“80后” 父母常说“你查一下字典”
讲述者:西湖中心小学语文老师 万丽玲
“小学时的第一本辅导书,就是《新华字典》,当时几乎每个人的书包里都有一本 。”1989年出生的万丽玲说,那时,父母都忙于工作,复习功课时遇到不懂的字求助父母,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自己查一下字典” 。
万丽玲自幼喜欢读书,除了父母买的书籍,还经常跟好朋友借课外书看 。“好读书不求甚解”,为了节省时间,上小学高年级时,遇到陌生字词,她很少再去查字典,而是根据前后字词,“猜一猜”是什么意思 。有一次爸爸下班回家,拿起桌上一本作文书,问她看了没有 。她说看了,可爸爸突然又问作文中的两个字怎么读,她却怎么都答不出来 。“我现在都记得,那天爸爸阴着脸说:‘遇到不会的字,一定要记得查字典,这样,你认识的字才会越来越多 。’那两个字,我现在也还记得,很难忘,是‘尴尬’ 。”
“字典可以陪伴我们一辈子 。”万丽玲说,小学通过字典认字,中学时学习化学元素,还可看看字典里的元素周期表 。直到现在,她依然最信任《新华字典》,一遇到不确定的字,就去查字典 。
“90后” 带着字典上大学读研究生
讲述者:上海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研究生 史可悦
史可悦今年24岁,与《新华字典》“初相逢”也是在小学时,用的是第10版 。
“那时每天都要带着这本小而厚的字典去上学,做作业时也需经常翻看,周末还有一项特殊的小任务,就是要默读熟记各种部首 。”在史可悦看来,查阅字典也是一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在阅读一个汉字的各种解释时,就像在读属于这个字的故事,在结识一位新朋友 。
“读本科时,离开家乡,来到扬州大学,我也将这本《新华字典》带了来,尽管书页已泛旧,但带着它开启一段新的学习之旅,心里会觉得踏实 。现在上了研究生,我依旧带着它,总感觉有它在,任何语言文字方面的难题,都会得到解决 。”史可悦说 。
本版采写 采访人员 刘冠霖 乔云
推荐阅读
- 用泡沫箱来养多肉老桩?只要我们把细节做好,同样可以养出状态来
- 沉船■长江千吨级沉船打捞记:守护“微笑天使”我们在行动!
- 『我们』无问西东】石奶引的荷包鼓了 【小康路上
- 接待日|省生态环境厅来通开展“企业环保接待日”
- 淘宝上那些十几块钱的衣服能穿么
- 趣头条|我想给陪伴我们多年的桑塔纳一篇纪念文
- 搜狐新闻|欧拉好猫10.38万起贵不贵?我们采访了一位男性KOL发现……| 聚闻
- |我们不会忘记,广大苏商苏企挺身而出、“以义战疫”的情怀担当——奋不顾身,彰显家国情怀
- 大学选修课该咋选兴趣还是那些容易过的
- 小孩子|我害怕”婴儿真能看到我们看不见的东西?真相来了“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