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热评:这篇看不懂的高考作文,可以树为满分典范吗?( 二 )


阅卷老师给这篇作文满分 , 显然不是要让学生模仿这篇作文 , 而是向考生传递“写自己的文章”的信息 , 即只要作文写出自己的个性、特色 , 就会是出彩的作文 。
当一篇完全不按套路的作文获得满分后 , 有那么多声音反对 , 这是耐人寻味的 。 这也再次说明 , 对于专业事务 , 应该进行专业评价 , 不能用舆论评价代替专业评价 。
央视热评:这篇看不懂的高考作文,可以树为满分典范吗?
文章图片

争议背后是对高考作文的误读 。
这场争论 , 从不同角度看都有道理 , 无法绝对说对或错 。 但大家往往忘记了这是高考 , 是高考作文 , 不应静态地争论这篇文章的好坏 , 必须放在高考这个环境场景下考虑 。 高考是一个选拔性考试 , 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尺子 , 这个尺子唯一的决定者就是命题人与阅卷人 , 否则就会陷于无休止的争论最后影响高考阅卷的公正性 。
其实这场争论的背后 , 存在着对高考作文考试定位的误解 , 大家争议的焦点实际已经偏离了高考作文考试的定位 。 无论命题 , 还是阅卷 , 高考作文到底应该考查考生哪方面能力?在我看来 , 高考作文需要考查的核心应该是明确的 , 即考生的基本书面表达能力 。 这些未来的大学生 , 他们将来可能会当工程师、做医生 , 当公务员或者是成为科学家 , 从事各种行业 。 因此 , 高考作文第一项任务就是考查学生的基本书面表达能力 , 即基本语言组织能力 , 与隐含在背后的逻辑思维 , 而不是文学性 。 高考作文绝不是用来筛选中文系学生的 , 也不是考作家的 , 因为不可能考出作家 , 根本无力也不应该承担此责任 。
其实不只我们的高考 , 放眼去看全世界的“语文”测试 , 从托福到雅思 , 从美国的高考SAT到ACT , 其写作测试的核心都是表达与逻辑 。 部分写作考试甚至是机器阅卷 , 背后的根本原因 , 就是书面表达的逻辑是测试的核心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争论似乎不应该存在 , 浙江这篇作文给高分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 表达方式的不同 , 不应该是我们质疑的焦点 , 即便是炫技 , 也得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可炫 。
央视热评:这篇看不懂的高考作文,可以树为满分典范吗?
文章图片

树立怎样一种满分典范 , 事关一个社会对写作、表达和交流的理解 。
关于浙江这篇满分高考作文的争议还在继续 , 有人觉得诸多批评对一个考生太苛刻了 , 我想这是一种误解 , 没人把矛头指向那个考生 , 指向的只是拿不出服众干货的满分评判标准 。 不真诚是影响语言清晰的最大障碍 , 清晰、直接的写作远比文体华丽的写作更费力气 。
有人说 , 这是应试作文 , 不能用公开发表的评论标准去要求 , 阅卷老师能看懂就行 。 高考作文虽然不要发表 , 无须面对公众 , 阅卷老师主导着判断 。 但阅卷老师作为读者 , 跟普遍读者和这个社会的主流审美判断 , 是没有多大差异的 。 阅卷老师也是人 , 他也应该以普通人对文章的评判去给分 。 阅卷者掌握着打分的权力 , 但这种主权并不属于阅卷者 , 尤其打出满分并高调公布时 , 更要接受公众的审视和规则的考验 。 基于高考重要的选拔特性 , 阅卷的视角是专业的 , 也是公共的 , 阅卷视角与规则不应该是封闭的 , 而应接受公共写作规则的苛刻考量 。 什么是公共写作规则?就是拿出来接受大众眼光的评判 。
有人说 , 高考作文就得炫技 , 这种选拨性考试 , 某种程度上就得比炫技 。 这话也没错 , 关键是 , 你得足够炫 , 炫得让人服气 , 不能炫到让多数人都觉得“你说的什么东东” 。 炫思想炫深度 , 却让人不知道你炫什么 , 明明可以用简洁的句子却写得如此不知所云 , 这种坏句子只能算是炫砸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