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热评:这篇看不懂的高考作文,可以树为满分典范吗?

央视新闻客户端8月5日消息 ,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 。 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 。 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 , 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 ”
央视热评:这篇看不懂的高考作文,可以树为满分典范吗?
文章图片

以上语句来自于一篇名为《生活在树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 。 据媒体报道 , 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教授点评文章称“老到和晦涩同在 , 思维的深刻与稳当俱备” 。
这篇满分作文引发众多关注 , 有人夸赞“太牛”了 , 有人说“看不懂” 。 事实上 , 就是阅卷专家 , 对这篇作文的评分也相差较大 。 第一名阅卷老师给这篇作文的评分为39分 , 后面两位老师给了55分的高分 , 最后经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 。 这表明作文阅卷是十分谨慎的 。 如何看待这篇满分作文?优秀的高考作文应该体现什么样的品质?《热评》邀请评论员和专家发表见解 。
央视热评:这篇看不懂的高考作文,可以树为满分典范吗?
文章图片

写作一定要有读者意识 , 这是尊重读者的具体表现 。
这篇文章看似引用了大量名家警句 , 也用了不少显得高深的生僻词语 , 给人一种读书不少的感觉 。 但不得不说 , 整篇文章晦涩难懂 , 逻辑不清 。
对高中学生 , 我们自然不必要求太高 , 也不认为满分作文就一定完美无缺 。 但既然这个满分是阅卷评议组的最终评审意见 , 这种意见对于教学有着极强的导向意义 , 那就不能不对这篇文章有所批评了 。
点评者认为这篇文章文字“老到与晦涩同在” , 可实际上“老到”谈不上 , “晦涩”则非常突出 。 这种文风 , 不过把难懂当深刻 。 作为鼓励给个中等偏上的分数尚可 , 给满分就说不过去了 。
现在的高中学生作文 , 高考腔已经非常严重 , 古人聚会、名言汇编、大词迭出 , 文风浮化却言之无物 , 这篇所谓满分则是这种文章的变种 。
必须声明 , 我不反对用典雅词语 , 也不反对用生僻字眼 , 但所有作文用语只有一个标准——恰切 。 所谓恰切 , 是指能体现表达意图 , 适合语境需要 , 考虑对象接受 。 如果表达内容体现不出意图 , 不合语境 , 不考虑对象 , 绝不是优质的表达 。
央视热评:这篇看不懂的高考作文,可以树为满分典范吗?
文章图片

晦涩的作文得满分 , 不是要学生模仿 , 而是重视个性表达 。
高校的学科专业是众多的 , 这名写出晦涩作文的考生 , 如果考新闻专业 , 用这样的文字写新闻 , 肯定不行 , 然而 , 他如果考古文字专业、中文系 , 或者历史系 , 他对问题的思考 , 以及这样的文字表达 , 放在专业领域 , 就是佼佼者 。
评价这篇作文好不好 , 需要坚持专业立场 。 对一篇作文的判断 , 不能用一个单一的标准 , 那会导致所有作文“千篇一律” 。 我国从2013年起 , 对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进行材料作文改革 , 即给写作材料 , 由学生自主命题撰写 。 一篇好的材料作文 , 要看学生有无独到的观点 , 以及用严密的逻辑论证这一观点 , 在论证过程中 , 展示作者的语文素养、表达能力 。
用这一标准来看这篇作文 , 作文审查组给满分 , 是站得住脚的 。 这不是通常意义的好作文 , 而是富有个性特点的作文 。 虽然文章比较晦涩难懂 , 但是文章有自己的观点 , 有严密的逻辑 , 看得懂者说其是好文章 , 就是因为这一原因 。 而看不懂者除了确实看不懂之外 , 还为作者担心 , 在高考中写这样看不懂的作文 , 风险实在太大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