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权威发布】南师附中高级教师评析2020江苏高考作文题
江苏龙网_原题是:【权威发布】南师附中高级教师评析2020江苏高考作文题
新华网南京7月7日电(庞雪汀)7月7日上午 , 2020年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 。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倪峰对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进行评析 , 具体评析内容如下:
或许可以用2004年江苏省第一次高考自主命题的作文题来评价2020年的作文题 , 这就是“山的沉稳”与“水的灵动” 。 我们不妨将其视为一次自然的回归与整体上的呼应 。
“山的沉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题目形式上看 , 今年的作文题依旧是考生熟悉的新材料作文 , 需要学生从给定材料中确定构思范围 , 自主立意与表达 。 二是从整体风格上看 , 今年的作文题延续了江苏卷作文题一贯的宏大命题+诗意表达+时代生活“三结合”的特色 。 作文材料聚焦于智能互联网时代个人成长的命题 , 诗意的语言表述设置了真实体验的情境 , 引导学生思考未来 , 规划人生 ,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广阔的写作空间 , 有助于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感悟与思考 , 并做出创造性、负责任的表达 。
就“水的灵动”一面而言 , 今年的作文题又表现出与以往命题不同的特点 , 更切近学生个体独特的生活体验 , 为考生提供了更多元的思维空间和写作立意的角度 。
与往年江苏卷作文题大多有个“核心概念”或“关键词”不同 , 今年的作文题很难提炼出一两个类似“和而不同”(2019)、“语言”(2018)、“车”(2017)、“话长话短”(2016)这样的核心语词 。 整个作文题设置了一个有着复杂联系和多样化可能的话语情境 。 作文材料共四句话 , 第一句话“同声相应 , 同气相求”揭示出人际交往中的普遍存在的现象或规律 , 第二句话指出这一现象或规律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 , 第三句话强调在当下智能互联网时代这一影响会显得更为突出 , 第四句话从生活出发指出当下的“浏览”“点赞”“分享”“感动”可能决定“你未来的样子” , 这也是对文章的选材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提示 。
从整体上说 , 材料引导学生关注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问题 。 这里的“环境”是一个包括了与之发生关联的人、所经历接触的事、所面对的各类信息的综合体 , 是个体生存的小环境小场域 。 一方面个体的选择会影响并塑造自己生存的小环境 , 另一方面这一与个体关联最为密切的场域也在影响并塑造着个体 。 材料同时也引导学生思考在同类信息“环绕更加紧密 , 塑造更加可感”的智能互联网时代如何对自己的成长负责 , 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
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性 , 每一个个体所生存的环境都有其复杂性 , 这里还涉及到大的时代背景和小的生存场域交织并存的问题 。 材料并没有提到个体与小环境之间具体会发生什么样的影响 , 没有提到这种相互的“塑造”是正向积极的还是负向消极的 。 由此看来 , 这个作文材料兼具了思辨性、开放性和启发性 , 既有对个体成长的一般性规律的揭示 , 也有对个体选择信息及被信息塑造的具体描述 。 于是 , 我们可以描写记叙现象 , 抒发感怀;可以发现问题 , 思考其中的关系和原由;也可以解决问题 , 探求在智能互联网时代个体应该如何对自我的成长负责 。
找不到核心概念、关键语词 , 对材料内涵把握不清 , 这些也许是有人觉得这个作文题有点难以下笔的原因 。 但这次作文命题的成功之处也正可由此体现:虽然没有核心概念关键语词 , 但题目给定了明确的体验思考的情境;只要平时有感悟生活、反思自我的习惯 , 能将材料表述与自身生活体验相勾连 , 材料的内涵也并不难把握 。 相反 , 如果习惯了机械化套路化的应试作文训练而缺乏对生活的体验、感受与思考 , 对这样有一定思维广度和深度的作文题的确很难应对 。
每一个考生都是时代生活的参与者 , 都是自己生存场域的塑造者 , 也都是个体成长的直接体验者 。 面对这个作文题 , 考生本应该充分联系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 , 这样才能选择独特的个人角度 , 选取真实可感的素材 , 并写出自己独有的体验感悟与思考认识 。
推荐阅读
- 江苏高考■江苏省发布《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排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
- 地区:局部地区将有暴雪 江苏发布低温报告和大风警报
-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主题设计公益活动成果发布
- 北京发布寒潮蓝色预警:最低气温下降8℃以上
- 注意防范!北京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 甘肃发布冷链食品防控指南:冷链从业人员每周一次核酸检测
-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指数发布
- 绕行■南京警方发布国家公祭日交通绕行提示
- 新冠病毒■防御新冠病毒,选择哪类消毒剂?江苏疾控专家权威解答
- 成都大运会:残疾人公益手作大运特许商品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