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突出考查语文关键能力今年高考语文试题权威解读:紧贴时代( 二 )


二、科学考查 , 突出语文关键能力
科学考查语文学科关键能力 , 既是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基本要求 , 也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一贯追求 。 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 关键能力是指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 , 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时 , 必须具备的高质量地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试题以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六项关键能力为突破点 , 探索学科能力考查的科学途径 。
1.取材多样 , 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阅读是获取知识信息、提高认知的基本途径 , 关系着一个人德、才、学、识的完善和提升 。 在考查阅读理解、信息整理能力方面 , 试题重视对“读什么、如何读”的引导 , 提升思维能力和审美水平 。 以全国Ⅰ卷的文学类阅读为例 , 材料节选自海明威的短篇小说《越野滑雪》 , 小说长于对滑雪的精彩描述和主人公细微的心理描写 , 试题由此出发 , 引导学生突破传统阅读惯性 , 与作品对话 , 产生情感共鸣 。
在信息化时代 , 人们获取各类信息时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 , 甄别信息、整理信息、评估信息、利用信息成为重要的语文能力 。 全国Ⅰ卷实用类阅读聚焦“新基建” , 引导学生从多个文本中全面获取这项政策的出台背景、基本内涵、发展前景和国际反响等相关信息 , 试题主动适应信息时代特点 , 加大了对信息整理能力的考查力度 。
2.巧设情境 , 聚焦语言表达和应用写作能力
应用写作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 凡是个人、集体、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书面交流与表达 , 都可以成为应用写作的考查内容 。 以今年的作文试题为例 , 既有过去常见的应用性文体 , 如全国Ⅰ卷写一篇参加“历史人物评说”主题班会的发言稿 , 全国Ⅱ卷写一篇“携手世界 , 共创未来”的演讲稿 , 全国Ⅲ卷给高一新生写一封“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的信;也有新的应用写作形式 , 如新高考Ⅱ卷要求学生以《中华地名》节目主持人身份 , 写一篇“带你走近_________”的主持词 。 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 语言文字运用模块重点考查语句补写、文段压缩、语病辨析、成语和标点符号的使用等 , 突出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 , 有助于引导学生活学活用 。 如新高考Ⅰ卷第20题要求学生分析不同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 , 引导学生从语言环境、语体风格、逻辑重心等方面进行思考 , 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正误好坏的判断能力 , 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更强语言表达能力 。 又如 , 浙江卷的第6题给出两组宣传抗疫的图片 , 要求学生为图片拟出标题 , 并简要评价图片的创意 , 既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语言发挥空间 , 又能考查出语言表达的概括力和精确度 。
3.深入探究 , 提升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属于高阶思维能力 , 要求学生在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审慎思考、分析推理 。 辩证思维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在思维领域的鲜活表征 , 要求学生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 试题加强了对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 。 比如全国Ⅲ卷作文“如何为自己画好像” , 通过设置充分的思辨空间 , 由浅入深地考查了学生对这两项能力的综合运用 。 首先 , 学生需要对试题材料进行细读辨析 , 挖掘其中内含的逻辑关系:认识自我的困难 , 如何克服这一困难 , 以及认识自我的意义 , 这三个环节构成辩证统一的整体 。 其次 , 学生还要运用辩证思维从中提炼出三对重要的辩证关系:自我作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镜子与自画像、个体与社会 。 最后 , 写作任务将学生拉到生活实践中 , 一方面促使学生批判性地探究 , “画好像”中“好”的标准何在、具体内涵是什么;另一方面启发学生认识到 , “画好”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上述三对关系 。 整个作文题的材料、情境和任务设置 , 就在“如何”的思考与“画好”的求索中 , 使学生体会到理论思辨与现实实践的辩证统一 。 上海卷作文“转折”从个体、群体和人类等角度 , 引导学生关注发展进程中的转折 , 思考人在转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 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 全国II卷第15题 , 要求学生回答王安石《读史》诗所阐述的道理 , 引导学生保持批判精神 , 善于分辨 , 切忌盲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