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国1071万考生迎接“疫”中高考 北京首年新高考有何变化( 二 )


此前 , 由于高校提出的选考科目要求并不十分严格 , 浙江、上海等地的高考改革经常出现功利博弈弃考等情况 。 如大规模的“物理弃考” , 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 而北京在推进新高考之后 , 由于高校提出的要求相对来说更为严谨和严格 , 如大部分提供专业都提出必须要一门物理科目要求 , 还有少数专业提出两门必考等 。 之前发生的功利博弈、弃考物理等现象 , 在北京的新高考推进过程中得到一定解决 。
“各科目会考基本在高二上半学期前就结束了 , 其实也基本上能判断出自己对哪些专业感兴趣 。 虽然需要提前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 , 但我个人感觉还是挺好的 , 目标更明确 , 未来就往着这些专业去报 , 学习的精力也会更集中 。 ”北京一名在校高中生就告诉采访人员 。
目前 , 第三批高考改革试点也在推进中 。 与第二批不同 , 第三批或采取“3+1+2”模式 , 即除了语数外必考 , 还包括一门首选科目 , 考生须在物理、历史中选择一科;“2”是再选科目 , 考生可以从化、生、政、地四个科目中选择其中两门 。
熊丙奇认为 , 其实从扩大学生的选择权角度来看的话 , “3+3”其实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权 , 但这对于高中办学的要求也会更高 , 比如加强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场地建设以及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 。 后续具体选择哪种考试模式 , 三还需根据各个地方的办学条件而定 。
不过 , 在上课模式较为特殊的今年推进改革 , 也有不少人担心考试难度 。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 今年将以“稳”字当头 , 高考的命题将保持试卷结构、题型题量 , 以及考试难度的相对稳定 。 今年还有高考综合改革的首考落地的四个省市 , 试卷也将在各省前期统一组织的适应性测试的基础上保持相对稳定 。
严肃招生
在招生情况上 , 近期曝出多起冒名顶替上学的旧案 , 再度引发了社会对于高考公平和录取制度的关注 。 7月1日 , 山东省表示将对“242人冒名顶替取得学历”问题逐人逐件调查 。
教育部在7月2日发布的通知中提到 , 加大对违规招生的监督检查力度 , 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零容忍 。 认真开展新生入学复查 , 对弄虚作假、考试舞弊 , 骗取加分资格或企图冒名顶替的新生 , 坚决取消其入学资格并严肃处理;报到入学的取消其学籍 , 不予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同时配合公安、纪检监察等部门一查到底 , 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
熊丙奇表示 , 当前 , 随着高考录取程序的远程化 , 每个考生都可在网上查到自己的录取信息 , 所以此类案件已经很难再次发生 。 但是 , 篡改学籍、身份信息的高考舞弊依旧存在 。 建议加强高考招生、录取信息公开的力度 , 实现透明高考 。 同时加大对高考作弊的处罚力度 , 有必要把冒名顶替这类舞弊行为直接入刑 。 并推进大学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 实行“严出”培养模式 。
此外 , 在打击考试舞弊方面 , 教育部表示 , 从5月份开始 , 各地有关部门陆续开展了“打击销售作弊器材”“净化涉考网络环境”“净化考点周边环境”“打击替考作弊”“清理整顿涉考培训机构和助考中介”等5个专项行动 , 依法打掉了一批“助考”犯罪团伙 。 相关整治行动将一直持续到高考结束 。
如北京市海淀区在今年升级了智能考试综合管理平台 , 率先实现了国家教育考试综合管理平台全流程全要素全环节应用 。 该升级改造后 , “电子保镖”能力更强了 , 可以满足“市-区-校-考场”实时数据传输 , 考务电子化、保密室智能化 , 身份认证数字化、试卷跟踪与考务无缝对接 , 考务操作全程留痕可追溯 , 试卷流转全程监控等 , 为实现智能考务、高效指挥及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
今年 , 各地将进一步加强考点入场管理 , 积极采取多种检测手段 , 防止高科技作弊工具进入考场;采取多证核对、人机比对等措施严防替考 。 同时 , 严格遴选考务工作人员 , 严格执行考务规定 , 及时发现和处置考场舞弊行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