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帆|98岁杨振宁与44岁妻子近照曝光:翁帆这16年经历了什么?( 二 )


面对这对“老少配” , 很多人自然想到了历史上的那桩趣事 。
苏东坡的朋友张先八十多岁的时候纳了十八岁的小妾 , 春风得意之际 , 赋诗一首:“我年八十卿十八 , 卿是红颜我白发 。 与卿颠倒本同庚 , 只隔中间一花甲 。 ”
苏轼也作诗调侃道:“十八新娘八十郎 , 苍苍白发对红妆 。 鸳鸯被里成双夜 , 一树梨花压海棠 。 ”
一千多年后 , “一树梨花压海棠”的故事 , 演变成了被称作有史以来成就最高的华裔自然科学家杨振宁与年轻的晚辈之间的版本 。
即便过去了多年 , 杨振宁仍记得他与翁帆的初相见 。
1995年的夏天 , 汕头大学正在筹备首届世界华人物理学大会 。 彼时 , 读大一的翁帆文静乖巧 , 明媚可人 , 加之一口流利的英语 , 老师便安排她去接待杨振宁夫妇 。

▲ 翁帆(右一)陪同杨振宁夫妇(左一、左二)在潮州参观
那时的杨振宁已年逾古稀 , 他带着妻子杜致礼前来汕头大学做调研 。
回忆起对翁帆的第一印象 , 杨振宁记忆犹新:
“那一年 , 我和杜致礼去汕头大学考察 , 当时学校派了一个叫翁帆的小女孩来给我们当向导 , 我和杜致礼都觉得这个小女孩十分可爱 。 ”
杜致礼更是连连夸赞翁帆的聪明伶俐 。
后来 , 三人愉快地拍了一张合影 。 因为特别投缘 , 大会结束后 , 翁帆和杨振宁夫妇还保持着书信往来 。

▲ 杨振宁、杜致礼(右)、翁帆(左)合影
2001年 , 杜致礼病重 , 想要落叶归根 。 夫妻二人便回到了清华 , 在北京定居 。 那时的杨振宁一边照顾夫人 , 一边在清华上课 。
奈何生命有自己的时限 , 任凭如何不舍 , 终归还是要松开挽留的手 。 两年后 , 杨振宁挥泪送别了陪伴他53年的爱人 。
那段妻子离开的日子里 , 他时常一个人 , 踽踽独行在他们曾经散步经过的林荫小道;也会翻开那本厚厚的旧相簿 , 几十年的如烟往事 , 都历历涌上心头 。

清华大学物理系的教授们回忆起那时的杨振宁:“他总是一个人 , 一个人上课 , 一个人吃饭 , 一个人看书看电视 , 一个人睡觉……”
清朝著名文学家沈复曾在妻子陈芸离世后写下伤悼之句:“闲时与你立黄昏 , 灶前笑问粥可温” 。
杜致礼去世后 , 茕茕孑立的杨振宁 , “无人与之立黄昏 , 无人再问粥可温 。 ”
作为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 , 虽然他能登上人类科学的峰顶 , 但耄耋之年的他却在蚀骨的孤独前败下阵来 。
2、
许多年后 , 我们也许才会明白 , 岁月埋下的彩蛋 , 也许是一张泛黄的旧照片 , 也许是一封压在箱底的信件 。
有一天 , 杨振宁翻看过去的老照片 , 不经意间浏览到了那张和翁帆的合照 。
他蓦然发现眼前这个气质素淡的女孩 , 眉眼间竟与年轻时的杜致礼颇为神似 。

▲ 杜致礼(左)与翁帆对比照
仿佛是冥冥之中 , 有心灵感应一般 , 不久 , 他再次收到了翁帆的书信 。
不久 , 他拨通了她的电话 , 邀请她到中文大学见面 。 那时的翁帆心里还有些担忧:多年不见 , 面对如今已经82岁的杨教授 , 我是否该上前去搀扶他呢?
但当杨振宁神采奕奕地出现在她面前时 , 她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 。
他们相谈甚欢 , 如老友般畅所欲言 。
5月 , 香港的凤凰花开了 。 杨振宁邀请翁帆到石澳游玩 。
当时下着雨 , 石澳村通向海边有一段陡峭的山路 , 翁帆穿着高跟鞋 , 在一段上坡路稍加犹豫时 , 杨振宁自然地牵起了她的手 。

那天细雨中的一幕似乎成了他们未来生活的隐喻 , 婚后 , 每次出行时 , 他们几乎都是十指相扣 。
7月 , 翁帆和好友一起到内蒙古旅行 。 在广阔苍茫的草原上 , 翁帆接到杨振宁的再次邀约 , 他请她去清华大学他的“归根居”做客 。
几天后 , 翁帆来到清华园 , 杨振宁已经吩咐保姆为翁帆准备好可口的饭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