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球的空气|不会阅读容易成差生,攻破习惯回路,让孩子开启学渣变学霸第一步( 二 )


如何运用科学原理 ,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1. 培养阅读习惯 , 必须掌握习惯回路原理
其实 ,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并不难 , 难在我们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 , 习惯的培养也有捷径 , 就是利用“习惯回路”来进行 。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 , 习惯的形成是存在一个“习惯回路”的 , 由即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三个部分组成 。具体分析如下:

  • 第一步是进行暗示 , 暗示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的行为模式 , 视觉图像或声音、某个地点、时间、情绪等 , 都能激发大脑做出反应 。
  • 第二步是做出惯常行为 , 这些行为可以简单 , 也可以复杂;可以是身体方面的 , 也可以涉及思维或情感 。
  • 第三步是进行奖赏 , 大脑会趋利避害 , 如果是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东西 , 大脑会辨别出来 , 并记下这个回路 , 以备下次使用 。
玻璃球的空气|不会阅读容易成差生,攻破习惯回路,让孩子开启学渣变学霸第一步习惯回路 , 像给大脑插入芯片 , 让行为自动化 。
大脑受到暗示——做出行为——得到奖赏 , 当这个循环被反复强化后 , 大脑就会记住这个过程 , 而习惯也因此产生 。 此后 , 大脑就不会参与决策 , 会按照习惯模式自动进行 。
所以 ,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 如果我们能够帮助孩子找到一个好的暗示 , 激发孩子做出阅读的惯常行为 , 并且及时进行奖赏 , 那么孩子的大脑就会把阅读和快乐联系在一起 , 阅读行为也就容易坚持下来 。
玻璃球的空气|不会阅读容易成差生,攻破习惯回路,让孩子开启学渣变学霸第一步阅读:暗示——做出行为——得到奖赏 。
2. 利用执行意图 , 帮助孩子找到好的暗示
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彼得·格尔维茨(Peter M. Gollwitzer)提出了“执行意图”的理论 , 它区别于传统的“目标意图” , 不再从认知层面说服人们改变 , 而是强调“一……就……”的思考范式 , 即“一出现情况A , 我就做出行动B” 。执行意图是给大脑提供了一个线索 , 暗示大脑要进行相应的行为了 , 这样才能达到用新行为代替旧行为 , 逐渐将旧行为挤走的目的 , 这也是建立习惯最有效的方法 。
很多家长在帮助孩子培养阅读习惯时 , 喜欢用任务量来要求孩子 , 比如一天要读完一本书 。 这其实是无效的 。 为什么呢?
因为这样的目标 , 无法成为暗示大脑的线索 , 孩子很容易拖延、忘记 。 但是 , “一……就……”这个思考模式却为大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暗示 , 让大脑到了相应的时机 , 就会做出自动化的行为 。
玻璃球的空气|不会阅读容易成差生,攻破习惯回路,让孩子开启学渣变学霸第一步利用执行意图 , 帮助孩子找到好的暗示 。
所以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时 , 我们可以将阅读和孩子的日常行为绑在一起 , 让孩子做了这个行为之后 , 就能想到接下来要看书 。 比如:
  • 早上一吃完饭 , 我就开始看书;
  • 下午一睡完午觉 , 我就开始看书;
  • 晚上一洗完澡 , 我就开始看书 。
一开始的时候 , 想建立起这样的暗示并不容易 , 孩子可能吃完饭就去玩手机了 , 或者洗完澡就直接睡觉了 。 这种时候我们可以用便利贴、闹钟帮助孩子回忆 。
  • 比如 , 在餐桌上贴一张纸条 , 写着“去看书” , 或者直接放一本书 。 这样当孩子看到时 , 很容易想起了来 , “我早上一吃完饭 , 就去看书” 。
反复多次后 , 即使没有便利贴 , 孩子也能由吃饭、睡午觉等行为联想到看书 , 并立刻去做 , 这就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好开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