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是与非 ▏一根钢针再刺安全神经 两大巨头上演口水战


5月 , 动力电池领域的精彩大戏 , 非宁德时代与比亚迪的网上互怼莫属 , 一场围绕“针刺试验”判定电池是否安全的戏码赚足了消费者的眼球 , 但是并没有给产业发展带来些许助益 , 甚至还让消费者更加感觉:电动汽车易燃、不安全 。

比亚迪|是与非 ▏一根钢针再刺安全神经 两大巨头上演口水战
本文图片

巨头之间积攒已久的“暗战”
宁德时代、比亚迪 , 一个是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一 , 一个是装机量第二 。 作为两大巨头 , 无论是市场 , 还是技术或者其他方面的较量一直都在暗中进行着 , 但有时也会搬上明面 。 此次 , 这场围绕针刺试验的较量 , 实际上就是长期暗中较劲的大爆发 。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时间线:
3月29日 , 在比亚迪“刀片电池”发布会上 , 比亚迪直接进行了一场“刀片电池”与普通磷酸铁锂、三元电池的“针刺试验”对比 。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发布会上表示 , “刀片电池”将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中彻底抹掉 , 同时还要“改变行业对三元电池的依赖 , 将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回归正道” 。 此话一出 , 可谓锋芒毕露 。
回顾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历程可以发现 , 宁德时代正是凭借三元电池 , 迅速超越比亚迪 , 拿下国内乃至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桂冠” 。 因而 , 王传福的这番表态 , 有人认为直指宁德时代 。
在随后的一个月内 , 宁德时代并未对此作出回应 。 然而 , 在5月11日宁德时代2019年业绩说明会上 , 有人针对此事询问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的时候 。 曾毓群作出了回应 。
5月11日 , 曾毓群在回答投资者问题时表示 , “电池的安全和电池的滥用测试是两回事 , 但有些人把滥用测试的通过等同于电池的安全 。 ”众所周知 , 针刺试验就属于滥用测试的一种 , 而曾毓群这番回答也被认为是宁德时代对比亚迪的首次回怼 。
此外 , 曾毓群还在业绩会上表示 , “‘刀片电池’是宁德时代2016年量产的CTP结构创新概念中的一种 , 目前公司已经选择并量产CTP结构创新里最优的几种 , ”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 , “刀片电池”并非他们认为的最优CTP结构创新 , 宁德时代现在的CTP-0、CTP-1、CTP-2都要优于“刀片电池” 。
面对宁德时代的这番回怼 , 比亚迪马上接招 。 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在曾毓群此番言论当晚就回击称:“不服?!那也来扎一下吧!”
实际上 , 李云飞的回怼并没有激怒宁德时代 , 反而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火上浇油 , 一下子把“巨头”给激怒了 。
5月21日 , 一位名为小鱼锂电的微博博主发布了一段宁徳时代NCM 811电芯的针刺试验 , 电芯瞬间燃爆 , 对于非专业人士这个场面应该是非常骇人的 , 该试验也瞬间“激起千层浪” 。
到此时 , 宁德时代终于被迫被拉到“针刺试验”这个话题上了 。
不过 , 宁德时代接下来的应对措施可谓大跌眼镜 。 宁德时代竟然搞了一个“钢针刺电池包 , 而非刺电芯”的试验 , 证明其“电池包绝对安全” , 这一应对不仅暴露出对电芯针刺试验的无知 , 偷换概念 , 还有把网友的智商摁在地上摩擦之嫌 。
针刺试验的重点是模拟电池内部短路之后 , 可能引发的各种安全隐患 , 重在模拟内部短路 , 目的也是一定要内部短路 。 很显然 , 宁德时代这个试验的目标是证明“外力”不会导致其电池短路 。
这个试验也直接将此次争论推向高潮 , 批评声音纷至沓来 。
尽管在接下来的几场回应中 , 宁德时代对三元电池针刺试验、电池系统安全及整车整体安全都进行阐述 , 但吃瓜群众对此并不买账 , 他们的关注点显然还是在针刺试验上 。
针刺试验本质是验证材料及电芯的安全特征
回归到比亚迪与宁德时代关于“针刺试验”的焦点来看 , 实际上还是在材料及电芯层面争论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哪个安全性更高 。 然而 , 从市场应用角度及情况来看 , 这种争论并没有多大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