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狼共舞|片长4小时,票房破20亿!上映时影院爆满,有人宁可站着也要看完( 三 )



为了控制成本 , 科斯特纳节衣缩食 , 本片中他的女儿和其他两个制片人都客串了角色 , 能省一点儿是一点儿 。
最终《与狼共舞》经过四个月的拍摄完成创作 , 它上映后大获成功 , 在它之前 , 美国的西部片已经式微了几十年 , 谁也没想到 , 一个三流编剧和二流演员合作 , 愣是靠一个不讨喜的题材 , 靠一部近四个小时的电影完成了逆袭 。

二、戏里的故事: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
在19世纪的南北战争中 , 邓巴中尉立下赫赫战功 , 战后政府奖励他拥有选择驻地的特权 , 生性孤傲的他来到了西部偏僻的哨所 , 那里居住着大量印第安苏族人 。

起初苏族人对这位不速之客充满敌意 , 他们射死了邓巴中尉的引路人 , 偷走了他的马 , 不堪忍受的邓巴中尉主动接近苏族人 , 顺便还救了流落在此的一位白人女性 。
这位女人刚刚丧夫 , 熟悉印第安语 , 在他的牵线搭桥下邓巴彻底融入了苏族人的生活 , 他也拥有了自己的苏族名字:与狼共舞 。

邓巴送给苏族人咖啡和火枪 , 跟随他们去狩猎 , 帮助他们在一次外族入侵战争中大获全胜 , 他成了苏族人心中的英雄 , 也和那位白人女性日久生情结为夫妻 。

但马背民族的没落已成必然 , 不久白人军队入侵这里 , 身穿印第安服饰的邓巴被当作叛徒抓捕 , 印第安人前去营救 , 大败白人军队 , 但等待他们的是白人军队的反扑 。
为了不连累苏族 , 邓巴劝说苏族首领赶快迁徙 , 自己带着妻子背着叛徒的罪名开始了逃亡的生活…

提到狼的电影 , 我们最熟悉的就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狼图腾》 , 和《与狼共舞》一对比就能看出差距 。
《狼图腾》处处说狼 , 神化狼 , 将对狼的崇拜上升为一种图腾文化 , 影片狭隘而极端 , 并不被人接受 , 即使同名小说也遭到很多非议 。
而《与狼共舞》里 , 描写狼的画面只有寥寥数笔 , 却让人感到狼无处不在 。

影片中的“狼”更多的是象征 , 内涵更为丰富 。
“狼”首先代表的是动物 , 与狼共舞就是与动物相处 , 印第安人牧马猎牛 , 与动物保持合作又敌对的关系 , 这是整个苏族的生存智慧;

“狼”其次代表的是未知的挑战 , 邓巴中尉选择去偏远哨站落草 , 面对印第安人的挑衅选择主动出击都是在与狼共舞;
“狼”最后还代表自己的内心 。
邓巴中尉的苏族名字就叫与狼共舞 , 与狼共舞就是与自己的内心对话 , 邓巴来到这里其实是一场修心之旅 , 他劈柴喂马写日记 , 就是在战争的创伤后找回自己 。

在孤苦的环境下 , 那匹狼多次出现在他身边 , 邓巴与他若即若离 , 代表的是对自己真实内心的试探与逃避 , 后来那匹狼吃下了邓巴投递来的食物 , 那一刻邓巴重新遇到了真正的自己 。
影片结尾那匹狼被打死 , 也暗示了邓巴中尉自己惨淡的命运 。

当然在上世纪90年代 , 这样一部印第安人题材西部片的出现 , 是极为大胆的 , 一旦被白人排斥 , 所有投资、努力都将功亏一篑 。
虽然背负压力极大 , 但编剧布雷克和导演科斯特纳还是期望能用这部作品给美国带去改变 , 从票房和口碑上看 , 主流观众还是接受的 。


如今30年过去了 , 虽然表面上美国各种族和为一家 , 但联想到近期发生的7分钟当街勒死事件 , 白人心底的歧视 , 可能永远也无法消除干净 。 即使民众抗议 , 官方处罚 , 但这类事件仍会周而复始 。
如今“与狼共舞”四个字已经成为追求自由无惧挑战的代名词 , 甚至被商家用来打造成了品牌 , 这一切都归功于30年前那部电影的生动诠释 。
《与狼共舞》片长接近四个小时 , 但看起来并不枯燥 , 影片故事生动有趣 , 娓娓道来 , 它值得你花一整个下午去慢慢品味 。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忍者爱吃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