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第一条朋友圈还留着吗?( 二 )


我们知道 , 生活在社会中 , 我们都难以避免跟别人进行社会比较 。 的确 , 就是有人比我们长得好看 , 活得更健康 , 更聪明 , 挣到更多的钱 , 显得更成功——这怎么能视而不见呢?
甚至 , 我们有时还不得不直面他人的嘲弄或者批评 。 这样跟“比自己更好”的人进行比较的“上行社会比较(upward social comparison)”总是让我们自贬自责 , 闷闷不乐 。
然而 , 还有另一种社会比较能让我们找到平衡 , 就是与之相对的“下行社会比较(downward social comparison)” 。 幸福是个比较级 , 如果我们宽慰自己 , 我至少还比某某某好吧 , 那也能获得短暂的满足 。
但是 , “下行社会比较”的对象并不总是那么好找 , 特别是在身边人一个个看起来都那么厉害的时候:即便他这个方面不如我 , 他还是有很多厉害的地方啊 , 我还是得仰视他!
于是 , 我们会试图找最有效、最安全的“下行社会比较”方式 。 在回忆里贬低自己 , 就是如此 。 回忆只属于自己 , 即便别人旁观 , 也只见过零星碎片 , 所以我们对自己的过去有很大的选择、建构和解释的自由和空间 , 可以轻易从自己的过去中选择一个不够好的瞬间 , 建构出有利于现在自我的比较对象 , 通过贬低过去的“自己” , 来提升现在的自尊 , 特别安全有效地让自己觉得:现在的自己挺好的 。
不仅如此 , 除了通过贬低过去的自己 , 我们还会“操纵”时间 , 让自己觉得“糟糕的自己”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了 。 即便一件尴尬事只发生在3天前 , 3天之后再回忆 , 为了保护当下自己的良好感觉 , 也可以认为那是很遥远的过去了 。
也有许多人不愿“抹掉”过去
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在回忆过去时贬低自己 。
“QQ承载的是我的童年 , 是我多年的记忆”“过去的我好可爱呀”“好想回到小时候”……
人们也会对过去抱有渴望和向往 , 当然 , 这可能不是对具体某个真实场景的重现 。 当你翻完5年前空间动态的“说说” , 将那个时候不同的记忆排列组合 , 进行重构 。 这是一种怀旧(Nostalgia)——这个词最初取自希腊文“Nostos”(返回祖国)与“Algos”(痛苦悲伤)的合意 , 即因思念故里而产生的乡愁 。
但现在我们提起“怀旧”时 , 痛苦悲伤的意味已经少了很多 。 在重构记忆的过程中 , 许多人会自动过滤掉消极的情绪 , 有人会在怀旧时夸耀和吹嘘自己 。
这似乎与“贬低过去的自己”是相冲突的 , 但两种心态的本质目的并无不同 。 自吹自擂的内容 , 往往是自己过去看重的特征 , 而不是现在看重的 。 所以 , 积极怀旧不会对现在的自尊构成威胁 , 反而也有可能让现在的自己感觉良好 。 甚至 , 越是对现实的怀疑和不满 , 人们就越会积极怀旧 。 此时 , “过去的自己”像是一颗糖丸 , 可以暂时帮忙抵抗一阵现在的苦 。
我们要怎样面对过去“不够好”的自己?
贬低过去的自己也好 , 吹嘘曾经的成就也罢 , 其实都是为了维护现在良好的自我感觉 。 为了在他人眼中建立起更好的形象 , 我们会采取不同的策略 。
那么 , 哪种策略更好呢?
有研究发现 , 对于自己来说 , 与那些对过去抱有消极态度的人相比 , 那些对过去有乐观态度的人倾向于更加快乐、健康、成功 。 许多年前 ,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就提出 , 我们在年轻时会面临一个重要冲突:自我认同(或“自我同一性”) 。 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曾经和现在是怎样的人、未来想成为什么样子 , 需要觉得自己是一个统一、完整、连续的自我 。 这种认同意味着我们都明白 , 今天的我是从过去的我发展而来的 , 并且会发展成为将来的我 , 每时每刻的“我”都是“真实的我” 。
而对于周围朋友来说 , 即使过去的自己没有现在这么好 , 也不一定就会给他们坏印象 。
在社交网络上 , 如何塑造自己的形象的确是个重要问题 , 尤其是在面对新朋友时 , 我们不止想“抹掉”过去不够好的自己 , 连现在自己不够好的部分也不愿意展露出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