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第一条朋友圈还留着吗?

你的第一条朋友圈还留着吗?
“朋友圈三天可见”功能 , 使用数已经破亿 。 一条横线像是一道屏风 , 把三天之前的自己藏在了后面 , 别说第一条朋友圈了 , 连三天前的历史 , 都像被“抹掉”了一般 。
---------------
今年4月 , 是微信朋友圈功能诞生8周年 。 2012年4月 , 微信4.0版本首次支持这一功能 。 打开微信 , 封面上有这样一段话:如你所知 , 微信不只是一个聊天工具 。 一切从照片开始 , 你拍了一张照片 , 你就拥有了自己的相册 , 在“朋友圈”你可以了解朋友们的生活 。 如你所见 , 微信 , 是一个生活方式 。
此后 , 使用朋友圈的人越来越多 。 但没过几年 , 这些人逐渐销声匿迹 。 2019年微信之夜上 , 微信声称:“朋友圈三天可见”功能 , 使用数已经破亿 。
点开许多好友的朋友圈 , 我们往往只看得到最近3天的动态 , 而一条横线像是一道屏风 , 它把3天之前的自己藏在了后面 , 别说第一条朋友圈了 , 连3天前的历史 , 都像被“抹掉”了一般 。
为什么他们要“抹掉”以前的自己?
“抹掉”过去 , 过去就不会伤害我——有人说 , “上一秒发完朋友圈 , 下一秒就会觉得太蠢了 , 留3天都是多的;”有人说 , “QQ的记忆太非主流了 , 不忍直视 , 反正很多好友都不再联系了 , 还是直接注销了吧 。 ”
删掉、注销 , 甚至于不承认过去的“不够好” , 这是最常用的防御方式之一:否认 。 听起来像是掩耳盗铃:如果我不承认 , 事情就没有发生 。
常常与之相伴的防御方式是压抑:如果想起一件事令你烦恼不堪 , 想起10天前的小挫败就坐立不安 , 想起3年前曾经那样“舔”喜欢的人就尴尬脸红 , 那么你还会愿意想起吗?当然是努力回避、压抑 。 压抑久了 , 这件事可能会进入你的潜意识 , 达到一种被动遗忘的效果 。
否认、压抑掉过去的不好 , 就不会威胁到现在了 。
“抹掉”过去 , 就不会给人以不好的印象——我们在朋友圈、QQ空间、微博发布动态 , 除了记录自己的心情 ,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让别人知道我是怎样的人 。
大佬总是转发学术圈新闻 , 文青常常推荐小众音乐影视 , 美食博主天南海北地吃 , 沙雕网友整天笑哈哈……正是因为他们做了这样的事 , 我们才会觉得他们是这样的人 。
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 ,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 , 人们倾向于保持自己在某人面前的形象一致 , 所以我们也往往不愿意让现在的朋友看到自己几年前不够美好的一面 。
被“抹掉”的自己:你以为的“不堪”是真的吗?
总之 , “抹掉”是觉得过去的自己不够好 。 其实很多人都会这么想:过去的我不会打扮 , 不够好看 , 不敢说话 , 不够自信 , 见识太少 , 还不懂事……
当然 , 最可能的原因是我们真的比以前进步了很多 。 尤其是在社交方面的表现上 , 青年人和中年人都认为 , “现在的我”比“过去的我”做得更好 , 无论是对自我的接纳、跟别人的相处、关系中的信心方面 , “现在的我”都远胜过以往 。 决定注销QQ的人翻看几年前的“求回踩”留言甚至“舔狗”动态时 , 也会觉得那时的自己很傻 。
但是 , 除了自己进步这一事实 , 认为过去的自己不够好 , 也可能是因为我们在故意或无意贬低过去的自己 。
是事实 , 还是错觉?这就需要纵向研究的记录了 。 研究者发现 , 如果两个月后再让大学生评价两个月前的自己 , 回忆的评价会显著低于两个月前当时他们对自己的评价 , 因此造成了一种与事实不相符合的进步的错觉 。
仅仅两个月的时间 , 就产生了这种进步的错觉 , 再看几年前的QQ动态 , 觉得嫌弃也是正常的了吧 。
为什么我们会发展出“过去的我好糟糕”的“错觉”呢?
因为这样想 , 能让我们感觉安全 , 感觉现在的自己更有价值 。 时间自我评价理论(temporal self-appraisal theory)认为 , 青年人经常比较“现在自我”与“过去自我” , 并且认为“过去自我”不如“现在自我” , 从而获得自我进步的感觉 , 增强自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