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剪纸传人:太行山农家女“小剪刀”下的“大世界”
中新社石家庄5月10日电 题:“80后”剪纸传人:太行山农家女“小剪刀”下的“大世界”
【“80后”剪纸传人:太行山农家女“小剪刀”下的“大世界”】中新社采访人员 李茜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 “80后”剪纸传人栾瑞花剪了40多幅记录抗疫故事的作品 , 用一把剪刀剪活了一个个人物形象 , 用她自己热爱的方式记录内心的感动 。 在太行山村东尖山村里 , 栾瑞花坚持着她对剪纸热爱的同时 , 也用剪刀带动当地人致富 , 让当地古老的文明得到延续 。
一张红纸 , 一把剪刀 , 在河北石家庄井陉县栾氏剪纸第六代传人栾瑞花的一双巧手里 , 变成了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或精致逼真的花鸟虫兽 。 受姥姥和母亲的影响 , 栾瑞花五六岁就对剪纸有了兴趣 , 从起初的模仿到后来自己钻研新剪法 , 从最开始从简单的小动物、喜字着手到如今创作巨幅作品、私人定制作品 。
栾瑞花还记得 , 因为太沉迷于剪纸 , 还在上小学的她把作业本剪了 , 结果因为交不上作业而被老师罚站 。 栾瑞花说 , 她所在的井陉县是个千年古县 , 民间技艺较多 , 明清时期剪纸艺术在这里广为流传 。 在她的记忆中 , 母亲常坐在炕上剪纸 , 每到过年 , 家里的窗户、衣柜上都贴着母亲手中剪出的“神奇” , 为缺乏娱乐生活的年代增添了乐趣和色彩 。
结婚后 , 栾瑞花白天出去打工 , 晚上才有自己的时间享受剪纸带来的乐趣 。 后来 , 栾瑞花辞去了工作打算全身心投入到剪纸中 , 除了丈夫和父母支持 , 身边的亲朋好友都不看好她 , “其实他们是不明白山沟沟里的剪纸也是文化” 。
2015年 , 栾瑞花成立了井陉县瑞花剪纸艺术有限公司 。 成立公司后 , 她的第一件作品是轰动当地的一幅逾8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剪纸作品 。 为了这幅作品 , 她耗费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 。 她用剪刀替代了画笔 , 每一处细节都精心构思 , 人物眼睛等细节都不敢马虎 , 生怕剪断了从头再来 。 在栾瑞花的剪刀下 , 画中鳞次栉比的房屋和船只 , 来来往往的市井小人物 , 街道上的一景一物等都获得了“新生” 。
在栾瑞花的剪纸作品中 , 最多的就是反映一种叫井陉拉花的当地传统舞蹈 。 她说剪纸和拉花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 她希望把它们都“保留”下来 。 后来 , 她也在作品里增加了现代题材和元素 , 这也使得很多中外人士找她定制作品 。
栾瑞花的剪纸公司成立后不久 , 她就创立了瑞花公益社团 , 致力于井陉县内扶贫济困 。 成立初期 , 主要培训村里的留守妇女 , 传授她们剪纸技术 , 并收集旧衣物发放给农村有需要的村民 。 后来她还搭建平台帮助贫困学生、孤寡老人等 , 线上公益也转移到线下 , 让更多人参与到公益中来 。 因为解决当地一些留守妇女就业问题 , 2016年 , 栾瑞花还被评为“美丽河北·最美创业之星” 。
如今 , 栾瑞花正在读计算机专业的女儿也打算毕业后回到山里 , 将所学的知识和传统的剪纸结合 , 把井陉剪纸传承下去 。
越来越多的山外人对剪纸产生了兴趣 , 来到村里找栾瑞花学习剪纸 。 而东尖山村的村民也意识到“不起眼”的剪纸是文化 , 需要传承 , 纷纷找到栾瑞花学习 。 栾瑞花则经常把附近几个村子会剪纸的老人请过来 , 和村里的年轻人聚在一起 , 把剪纸技法传给年轻人 。
“只要有热爱 , 文化就有了延续 。 ”栾瑞花笑着说 。 (完)
推荐阅读
- 浦东机场货运站又现确诊病例!“物传人”再添实锤?
- W动力|广汽本田躁梦节,发现明显人传人现象
- 趣头条|【15周年】回忆太行山七月之行
- 3天内8地检出阳性!专家警示:这类快递要注意,警惕物传人!
- 剪纸|对家乡生活的热爱 融入一幅幅剪纸中
- |宿豫百场剪纸巡展进乡村、校园
- |体验扬州剪纸、广陵古琴等 扬台大学生开启“非遗文化之旅”
- 青岛大港病例证据链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传人及在冷冻条件下长期存活
- 任豪|爱豆恋爱出现人传人现象?
- 被骂上热搜后,厉家菜传人再回应:质疑者妄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