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 在世界各地都遇到了本土竞争者并被卷入价格战,Uber 会坚持长战线消耗战吗这是无奈之举吗

谢邀,以下纯属个人观点:结论1.不得不坚持,但不一定是补贴持久战 2.一开始有意为之,现在是无奈之举原因一般强打弱都希望速战速决,弱打强才想要拖着耗着。uber作为这个星球最值钱的打车应用,一开始采用小体量+高补贴的方式冲击本土企业,加上高效的叫车体验,在新市场快速拓展,这时候是有意为之。本来该靠着财力优势在某个重点战场一波推,但各国友商结成反uber联盟,东一榔头西一棒槌,uber多方应战,资源受牵制,不得已被拖入加时赛,这是无奈之举。花了这么多钱,因为竞争原因而退出,对估值肯定有影响,而对手们一时半会儿又死不了,只能持久战。基于上面说的,补贴只能帮uber维持局面 很难再摧城拔寨,服务业要靠标准而优质的服务才能让用户沉淀 要靠效率和成长才能让商户留存,所以接下来 建设良好的服务体系和健康的司乘生态才是取胜之匙。
■网友
服务所带来的用户体验是基础,体验好和价格对不同的人敏感度是不同的,对价格敏感的人可能不会在乎服务体验;对服务体验敏感的人可能不会在乎价格。有竞争,就会有策略,在服务体验相差无几的基础下,除了价格外,没有什么其他更好的有策略的竞争了。只要竞争存在,补贴就会有,除非对手坚持不下去,确属无奈之举的策略。
■网友
价格战是以小打大的常见策略,由于uber在美国以外的市场都是后来者,一开始体量小于本土打车软件,所以选择用价格战的方式迅速拉升市场份额。打车软件的壁垒较低,所以光凭价格战很难取胜,最终会跟滴滴快的一样平分秋色。在专车市场上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会导致比赛最终的结局:政策、用户体验、服务标准、商业模式、运营效率、技术等等,所以价格战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网友
会不会,一方面,取决于有没有钱(显然他现在自己挣钱的能力是很弱的),要有钱就需要市场和投资者对他商业模式的认可,让他有持续融资的能力。从另一个方面看,uber不打价格战,用户立马会抛弃他(他的用户有种,一种是司机;一种是乘客)立马就会被踢走,显然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所以会不会坚持长期消耗战不是uber说了算,是市场说了算的。其实当下是否挣钱不是uber这样公司的存活法则,他们看重的是用户数和数据流量,虽然现在每一个人能够说清楚怎么用大数据挣钱。遇到竞争是很正常的事情,打车软件的技术壁垒不高,很容易被抄袭。很难说你能弄出一个非你不可的功能,把用户都圈到你这边。uber要实现盈利的方法无非是价格战击垮对手,要么是从现有的客户和流量中发掘出盈利点。显然第二项不可行,正如前文所说,这很轻易可以被复制。综上所述,uber必须坚持长期消耗,这是市场的要求;同是,这也是无奈之举。
■网友
Uber能做到世界第一有其深刻技术优势支撑,而且在中国市场已经绝尘而去。
■网友
按照历史经验来看,地方诸侯是不肯轻易交出兵权的,uber想一统江山,势必付出更多,例如国内,uber跟滴滴的补贴大战,都是在抢夺用户,增加用户粘性,但是用户只会择其便宜者而用之,所以价格战只是让老百姓得到最终实惠,并因为便宜而更愿意去体验移动端叫车、打车过程,慢慢的,补贴大战会逐渐平息,消费者会选择体验过的比较“好用”的软件,从这个层面来说,uber确实强过滴滴,发布打车需求,等待司机,上车直到终点下车,无需输入密码,自动扣费,一方面省去消费者的繁琐步骤,一方面让司机的工作更有保障,而滴滴多了一个确认支付的步骤,虽然培养了用户的线上支付习惯,但是也增加了不确定性,例如消费者下车之后忘了还要确认支付这回事(滴滴现在可以免密支付了,但是笔者还未设置,),导致司机的工作无法确保百分百回报,另外滴滴对于车辆的认证并非那么严格,经常有人app上显示打到的是一辆商务车,结果来的是一辆面包车,这种事情确实有发生,因此,整体来说, uber更符合满足打车需求的条件,用户体验更好,也希望滴滴能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毕竟谁都希望肥水不流外人田,为什么咱们的滴滴不能出去一统江湖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