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互联网是否会替代金钱

凯文·凯利在《必然》中提到“我们身处去物质化时代,更倾向于使用服务而不是拥有一件物品。”虚拟的内容和服务成为消费的方向,我们几乎每天都在消费公众号消息、微博和各种直播。大部分人都是共享内容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不停的互相消费却没有现金价值的回报。
马克思的价值规律中定义到: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其本质是价值规律自发使社会资源在各生产部门间流动。网络的内容的生产不论是文字、视频、音频都凝聚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些内容有不同量级的受众进行消费。然而现状是除了被极度赞赏或者崇拜的人才有受众进行打赏买单外,还没有一种科学的方法为消费付账。这些劳动的价值如何评定?可能不再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是不能否认他自身的价值。
马克思身处在将自然资源通过人类劳动转化为商品的的时代下,人们为了在满足物质需求,进行商品交换。21世纪,物质需求广泛得到满足,进入去物质化时期,人们开始关注精神需求,而满足我们的不再是某种商品而是内容和服务。服务业所需的社会资源也不再是自然资源而是人类劳动,人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
网路上每个共享内容的生产者其实都是第三产业从业者,同时国家资金和政策势必往第三产业倾斜,内容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的背后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会被某些公司和机构获得。社会资源并没有根据价值规律进行分配,内容的生产者沦为工人,被剥削。这显然与WEB3.0时代“网民从网络获取利益”的目标相违背。
凯文·凯利还预言到未来网络复制的成本极低,电子书、音乐、视频的复制成本为零,知识产权被完全无视。人类可以几乎无限制的获取信息与内容。网络获益任然是通过社群为偶像买单的模式发生。这也显然是和价值规律相违背的。
为了遵守基本的价值规律,我个人提出的解决方式是将互联网和货币融合,流量就是货币,他具有购买力,能在网络上和现实世界购买服务、内容和商品。同时流量也是互联网的连接介质,没有不花流量的链接行为。流量可以被储备、买卖、转让,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在网络共享内容或者服务而获得流量。
为内容的生产者呼喊权益,一些愚见,一些概念,忘批评指正。
【新时代互联网是否会替代金钱】 p.s:在贴之前给学经济的大牛看过了,,已经被骂死了。。劝我不要贴。。我想我打得那么辛苦,还是贴出来让更多人骂吧:)想着玩。

■网友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其本身需要具有一定量的公认价值,所以有“金银天然是货币”。而随着国家的出现,金银天生的一般等价物被纸币替代。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为什么能成为一般等价物呢?因为一个可靠的有公信力的国家或银行站出来告诉大家“我发行的所有纸币,都能随时兑换成等价值的金银”。在这之后纸币才凭借其便于储藏携带找补等优点,成为通货。后来所有人都用起了纸币,一代人又一代人过去,纸币的价值成为可信的,国家或银行才不再进行纸币和金银之间一比一的兑换(也不会有人要求这样的服务),但仍然被要求会贮藏一定比例的金银以保证其纸币的价值稳定。 这个过程就像,我们现在愿意相信支付宝上的数字,不过是因为它可以随时替换成我们更熟悉的纸币。可以预见的是,过不了几年,纸币的使用率越来越低,“数字”会变成我们公认的通货。 那么,互联网要怎么改变通货呢?我们知道货币是人们用来进行交易的一种工具。所以重点在于,什么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确信“一组数据或几个G的流量可以换来我们生活所需的食物和衣物,可以换来我回家的火车票,也可以让医生治好我多年的老寒腿”。到那时它自然可以充当货币,但这似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认为,除非未来人类能制造出“永不停机的服务器”,抛弃了肉体,把自己变成几行代码,依赖互联网存活,人类的存在形态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然货币还是货币,是现实世界中公认具有价值的东西,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发生实质上的改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