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云从科技发布的“炬眼”智能人脸识别相机」?

个人理解:
1、底库是GongAn业务上的说法。后端用户管理目标人像库,可将50万张人像模板推送到前端AI摄像机;前端本地从视频流采集动态人像并比对50万人像库。50万限制主要是因前端内存,按2~3KB一张模板,则模板内存至少1~1.5GB。
2、硬件可能:Intel movidius方案,FPGA方案可能性较小;如果算法优化极好,则Intel CPU含GPU也存在可能。
3、 1秒内:应用场景常见多人,业内也多是按多人并发讲;当然,同画面人数有限制,因负载会增加(主要是建模耗时)
4、云从应该是有自己算法把,但渊源应该不排除一些开源的基础+学术跟踪,加上自己研究和实践中的改进优化。

■网友
如果问哪家人脸识别公司牛逼强,不如问哪家人脸识别公司吹牛逼强。
客户测试过,我说委婉一点评价,性能和功能都有很大很大提高空间,


■网友
有几个问题想问一问各位专家
1.\t50万个底库是人脸数据库?后台统一管理是后台存放数据库,前段将人脸像素信息分析为数据信息,传送到后端进行匹配?还是前端下载50万个人脸数据信息,前段直接匹配,如果有匹配,再把图片传到后端?如果是后端数据匹配方式,50万的限制是怎么出来的呢?2.\t使用 intel 架构,能具体说明是 X86 (觉得不太可能)或者,intel的 FPGA架构?3.\t识别时间1秒之内,这个一秒是一个画面的多个人脸同时分析时间?还是一个的时间?4.\t“枭龙”深度学习算法是云从科技自己开发的算法?
最后祝中国的创业公司早日榜上安防大腿创收成功上IPO

■网友
从个人角度来讲,2017是AI学术成果爆发的一年,那么接下来几年就必须要有工程成果的爆发,不然AI不落地就要凉凉了,所以看到AI工程一个一个地被发布应用,作为一个即将要靠AI混碗饭吃的毕业生,看到这些新闻是很开心的,因为至少证明了还没凉。如果要从学术的角度分析,额,造诣还不够,能用就好。

■网友
50w底库,识别准确率99.8?
这个数字在实际使用环境中明显达不到,只是实验室测试值
怎样评价「云从科技发布的“炬眼”智能人脸识别相机」?



■网友
AI应用朝软硬一体化发展是区势之一。这款相机(可以认为是移动的视频监控)是云从在加强产品移动化方面的一次尝试,应用有潜在市场需求。
■网友
目前国内有这种类型摄像机的企业比较少,主要是海康、大华,云从推出的这个相机如果性能真如他们宣传的一样,确实领先很大一截。

【怎样评价「云从科技发布的“炬眼”智能人脸识别相机」?】 前端相机(也就是平时吹的AI边缘计算)会去中心化,减轻带宽负担,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