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趋缓」迎接复工复产和正常生活需做哪些心理建设?专家:陪伴支持和设计未来
文章图片
长江网3月25日讯(采访人员毛茵 通讯员陈识)随着疫情趋缓,部分人可能会遭遇新的心理困扰,如何进行心理重建?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武汉市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施琪嘉教授认为:安排好复工复产的民生问题,处理心理创伤。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张红希望,未来日子中,需要有更多的爱,更多的陪伴支持,提高心理免疫力,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经历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危机事件,每个人都会受到心理冲击,应该怎么应对?在资深心理治疗师张红看来,这样的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会引发人们深层的恐惧,导致安全感、基本信任感和连接感的危机,我们必须面对人类的无力感、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失控状态,面对一系列的失落,甚至悲伤,接纳现实的不完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在疫情趋缓的形势下,进行心理重建迫在眉睫。”张红说,疫情趋缓,心理的困难从对病毒的恐惧变化到重回正常生活的焦虑,需要面对疫情带来的损失,最痛苦的是丧失了亲人,面对了丧失、完成哀悼,也意味心理的重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持续到复工复产阶段。如果身边人有心理困扰,帮助他们也是帮助自己。需要了解其心理困扰的具体、现实原因,除倾听、理解他们的苦恼外,还要帮他们分析现实的状况,如困难、资源等,以利于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
“还有一个现实问题是我们要面对的,我们身边会有一些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回归生活中,如何与这些治愈患者相处?”张红告诉大家,新冠肺炎患者在治疗期间经历了更强烈的恐惧、无助、孤独隔离的过程,因此回归正常生活时,会敏感外界是否接纳自己,作为他们的家人、朋友、邻居,首先需要面对自己对病毒的恐惧,正确了解病毒的各种特点,才能理解和支持,多关注其躯体和心理的状态,生活上给予适当的照顾,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帮助。
【 「疫情趋缓」迎接复工复产和正常生活需做哪些心理建设?专家:陪伴支持和设计未来】心理专家同时提示,疫情之后,如果发现有人情绪不高、不快乐、不合群、有时发呆、老说“烦”、还特“懒”,对什么都无所谓,这时要关注他们,给予心理援助,支持他们做出行为改变,让被帮助的人感觉到自己被关心非常重要。耐心地听他们讲述遇到了什么事,帮助他们梳理思路,缓解他们内心的不适感。一定的陪伴支持,能提升他们的快乐感和自信心。
【编辑:黄亚婷】
推荐阅读
- 疫情■1月2日江苏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 大连市卫健委:此次疫情与大连“7.22”疫情无关联
- 樊金龙■省领导带队检查节前涉外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
- 张伯礼:后疫情时代要保障民众生活尽快恢复
- 绥芬河新冠肺炎新发疫情首例患者治愈出院
- 李兰娟:国外疫情持续蔓延,严防输入是当下最重要任务
- 钟南山:随着冬天的到来,内地疫情防控不能松懈
- 直击成都市郫都区核酸检测现场:众志成城抗疫情民众“感觉很安心”
- 筑牢疫情防控“大防线”上海确定三大重点任务
- 今冬明春中国疫情防控还需过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