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战“疫”,“武汉保卫战”中的武汉大学( 三 )


在武大中南医院急救中心 , 郭琴、赵智刚、李春芳和柏慧等4名医护人员不幸先后感染新冠肺炎 , 但他们在治愈后都不约而同地选择第一时间返回岗位 , 继续救治患者 , 被称为心系患者的“返岗天使团” 。
附属医院开展前线阵地战 , 珞珈山忙于校园防卫阻击战 。 截至目前 , 除了一名医学硕士研究生在一线帮助医务人员被感染以外 , 武大796名留校学生无一感染 。
武汉大学校医院院长周永明说 , 796名寒假留校学生的生命安全必须摆在第一位 , “硬核防守”才能阻止疫情在校园内蔓延 。 当前武汉疫情防控形势虽然发生了积极向好变化 , 但疫情防控任务仍然艰巨繁重 , 要继续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和最重要工作 , 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 。 “鉴于此 , 今年樱花开放期间 , 武汉大学校园实行严格封闭管理 , 不对社会公众开放 , 敬请大家谅解 。 ”
科技抗疫:蓝柯团队与“网红”小珈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 , 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 ”
疫情发生以来 , 武汉大学科研人员以一线疫情防控救治为导向 , 坚持科研攻关与临床救治、防控实践紧密结合 , 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 在抗疫科研攻关中展现了许多引领性的支撑作用 。
“截至目前 , 武汉大学相关团队已明确8种药物或化合物在体外试验中对新冠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 。 ”武大副校长唐其柱表示 , 这也得益于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优势和完整的医学学科体系优势 。
“据我们了解 , 现在国内从事冠状病毒基础研究的团队不超过10个 。 冠状病毒是武大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的一个长期且重要的研究方向 , 具有厚实的学术沉淀 。 ”实验室主任蓝柯对最终制伏新冠病毒充满信心 。
此外 , 蓝柯告诉采访人员 , 通过与药学院刘天罡团队、基础医学院侯炜团队、健康学院于学杰团队联合人民医院、中南医院、同仁医院的检验科室合作攻关 , 基于数字PCR技术和纳米孔测序技术研发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 , 在加快核酸检测、提高敏感性、降低假阴性等方面做出了亮眼的成绩 。
中南医院院长王行环教授团队 , 率先进行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疗循证与转化系统研究 , 形成临床一线诊疗、护理经验和循证医学融合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建议指南》 , 并与王辰院士共同主编《实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手册》 , 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参考 。
知己知彼 , 方能百战不殆 。 蓝柯团队从1月2日即获得“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的肺泡灌洗液标本 , 开展病因学研究 。 3日检出病毒核酸 , 5日完成系列测序 , 7日凌晨确定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 。 为我国在疫情早期快速锁定病原体做出了积极贡献 。
“为进一步推动开展病毒防控领域研究 , 我校设立了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专项经费 , 为国家做好技术储备 。 ”唐其柱介绍 , 作为一所综合研究型国家“双一流”大学 , 疫情暴发以来 , 学校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性优势 , 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助力疫情防控 , 人文社科与管理创新等领域也积极主动作为 , 将研究成果及时地应用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 为战疫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
雷神山医院 , 机器人小珈 , 一时成为医院“网红” 。 它每天在病区内完成两次消毒杀菌工作 , 每分钟可覆盖消杀面积120平方米 , 可以替代4个专业消杀人员 。
小珈还可以自动转换成“配送员” , 卸载消毒箱后搭载配送箱 , 迅速准确地完成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配送 , 同时还具备语音提醒、自动识别人群和避障等功能 。
从名字就能猜出它与武大很有渊源 。 原来 , 小珈是由武大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 共同合作研制 。
据武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霄鹍介绍 , 在人文社科领域 , 武大专家学者充分发挥学术和科研优势 , 把文章写在国家最需要的抗疫一线 , 向国家部委提交咨询报告上百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