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台寻踪 南阳古代钓鱼台寻踪( 二 )


《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曾记载道:“堵阳钓台:汉严子陵曾钓于此 。今犹绿杨垂荫 , 清水涟漪” 。牛葆宁等人所编《方城城关旧地名寻录》一书中写道:“钓鱼台:出东门瓮圈向南 , 沿城墙而行 , 可至钓鱼台 。台为砖砌 , 前临城壕 , 壕水南流入潘河 。传为唐方城尉温廷筠、明蓟辽总督吴阿衡垂钓处 。”由此看来,汉代严子陵、唐代温廷筠以及明代吴阿衡等诸多名人都曾在堵阳钓矶垂钓 。清代裕州知州董学礼《裕州八景序》在介绍“钓台秋月”时说:“台枕潘河之滨,背城面水 , 与云虹桥参差映带,每当秋晴月娇,万里澄明,浮光甚碧,轻鯈可数,会心正不在远也 。”
如今 , “堵阳钓矶”附近绿柳垂拂,钓矶下潘河水碧波荡漾,钓矶南边的潘河桥如长虹卧波,形成了方城城关镇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堵阳钓矶”在金国和明清时期一直就是该地著名的“八大景”之一,金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元好问在做南阳知县时曾特地到“堵阳钓矶”参观游览,并专门并写出了题为《堵阳钓矶》的诗篇,诗曰:
一片临流气势雄,垂杨相阴水溶溶 。
子陵已去无人钓 , 分付苍苔碧藓封 。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方城古代著名景观严子陵古钓台幽静清雅的景象:这里有岸上钓台、河边垂柳,苍苔碧藓,水流溶溶,美不胜收 。“子陵已去无人钓”这句诗便是化用严子陵钓堵阳的故事而来的,作者写严子陵隐身而去,表明自己已有遁世隐居的志向 。
方城县还有一处严子陵钓鱼台遗址在该县古庄店镇,名曰“子陵钓矶” 。据清雍正年间的《河南通志》记载,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曾到此游览 , 可惜现在已经遗址不存,踪迹漫灭 。
第二,南阳市城区北部钓鱼台村严子陵钓鱼台遗址
这是一处以钓鱼台遗址命名的行政村和自然村,2012年全国农民运动会时整体被开发为鸟巢体育场馆,也是这次“全运会”的主场馆 。这里东濒白河,西临邕河,是最为理想的钓鱼场所,特别是钓鱼台村以东、从丰山脚下的清泠渊以南到市区之内的一段河岸,至今仍是钓者云集,络绎不绝 。据清光绪《南阳县志》记载,此处是东汉严子陵的钓鱼台 。
其实,这一段河岸从远古时期就是著名的钓鱼场所和游览胜地 , 《吕氏春秋》《水经注》《山海经》《说苑》《南都赋》等古代典籍中均记载有发生在这里的神奇故事,著名成语“白龙鱼服”的典故就产生在这里 。《山海经》中记载说∶“神耕父处之 , 常游清泠之渊” 。刘向《说苑·正谏》中写道:“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 , 渔者豫且射中其目,白龙上诉天帝,天帝曰:‘当是之时若安置而形?’对曰:‘我化为鱼 , 固人之所射也 。’天帝曰:’鱼故人之所射也 。若是渔且何罪?’” 。张衡《南都赋》中亦云:“耕父扬光于清泠之渊” 。又说:“白龙鱼服,见困豫切” 。“白龙鱼服”的故事讲述了白龙穿上鱼的衣服化装成鱼的样子在这里游玩,结果被渔者豫切刺伤了眼睛,于是就向天帝告状 , 但是天帝却判豫切无罪 。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在这一带游览时曾写过两首诗 , 
一首题为《枯鱼过河泣》,诗中有“白龙改常服 , 偶被豫且制 。谁使尔为鱼 , 徒劳诉天帝”等句子;另一首题为《游南阳清泠泉》 , 诗中有“惜彼落日暮 , 爱此寒泉清 。西辉遂流水,荡漾游子情”等句子 。北宋庆历年间,范仲淹任邓州知州,闲暇时曾到这里游览,并写下了《钓鱼台》一诗,诗曰:
漠包六合网贤才,一个冥鸿惜羽毛 。
世祖功臣三十六,云台争似钓台高 。
现在 , 南阳钓鱼台村变成了鸟巢体育馆,众多的南阳人在闲暇时仍然常到这里游玩 。不过 , 钓鱼台原貌已不复存在,只有名为“钓鱼台一号”的新建住宅区记录着严子陵钓鱼台遗址的所在,每到这里,仍可让人们怀古凭吊,生出许多的遐想来 。
第三,南召县空山严子陵钓鱼台
在南召县城关镇以东、云阳镇以西有一个小店乡,小店街北部有一个行政村叫空山村,空山村有一座远近驰名的山叫空山 。空洞山有一个山洞叫子陵洞 , 洞高丈余,洞深莫测,内有圆厅、石坑、石砚,洞外不远处便是当地著名的景观——严子陵钓鱼台 。当地人一直盛传:空山洞是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的隐居地,他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刘秀起兵反莽,严子陵作为谋士,一直跟随刘秀身边出谋划策,终于帮刘秀成就一番东汉大业 。然而功成名就之后 , 却辞官不受,毅然归隐南阳,隐居于南召空山洞,最后终老于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