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丨杨倩:形散神不散——走班制背景下的班级建设

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
(本栏目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与 《班主任》杂志联合主办)
杨倩,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地理教师、班主任 。
面对走班制下的行政班 , 杨老师将班级定位为凝聚力强、高效率、有目标的集体,并从班级、小组、个体三个层面开展班级建设的系统性探索 。她通过打造班级形象、挖掘活动价值、创设班级目标等,增强班级凝聚力;通过合理编组、良性竞争、自发组队等,实现有序、有效、有趣的组织管理;通过建立个性化档案,为“有才”学生提供舞台,指导学生合理规划等,充分调动个体自主性,在走班制“形散”背景下实现了班级“神不散” 。
杨老师在第三届北京市班主任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和最佳方略奖,并曾获海淀区班主任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一等奖 。
形散神不散
——走班制背景下的班级建设
我所带的班级是分类走班制教学模式下的行政班,学生们根据所选科目的不同 , 分散在不同的教学班上课,在组织管理上容易松散 。班级中有一半的学生没有选我的课,缺乏课堂上的互动,也削弱了班主任的影响力 。学生们在行政班级中活动的时间较少 , 彼此了解和增进集体情感的机会不多 。
以上因素使得我的班级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挑战 。
走班制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有利于发展多元智能 , 但班级管理也要相应做出调整 。为了在走班制“形散”的背景下保证班级“神不散”,我将班级建设定位为建设一个凝聚力强、高效率、有目标的集体 , 使其成为学生走班学习时的大本营和坚强后盾 。
我相信,好的团体既有核心的价值认同和目标 , 又能使个体的差异性需求得到满足,能通过调动个体的自主性实现团体的高效率,并据此进行了系统的班级建设规划(见图1) 。

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丨杨倩:形散神不散——走班制背景下的班级建设

文章插图
图1 班级建设框架图
一、增强凝聚力,建“有形、有情、有神”的班集体
1
打造班级形象,建“有形”之班
在班级组建之初,学生对于新环境和走班制度都很陌生,分散上课的学生不易相互了解,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较弱 。这个阶段需要打造班级形象 , 使学生形成集体意识,产生对班级生活的期待 。
(1)共创班级文化符号
我组织学生们一起设计集体文化符号,在为集体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过程中 , 学生们逐渐形成了集体意识 。我们设计了班徽、班训、特色符号、口号,定制了印有班级符号的专属胸牌、海报、旗帜、条幅,在以行政班为单位的活动中频繁使用 。学生很容易找到本班同学和班集体,稳定心安使学生们从容地适应了新环境 。
这些醒目又漂亮的班级符号使学生产生自豪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开始喜欢集体 。
(2)搭建信息管理平台
建设网络空间上的班集体 。通过建立班级短信通平台、微信群和公共邮箱加强集体联络并及时分享学习资料,设置班级网络云盘空间,存放班级活动的照片视频 , 让班级活动留有纪录 。
(3)布置教室温馨环境
以图书、绿植、海报、板报画等布置教室,学生在行政班教室里有舒适温馨的感受,细心准备的雨伞、手提袋、胶条、创可贴等应急常备物品 , 让学生的需要能在班级得到解决,更加喜欢回到班里 。
2
挖掘活动价值,建“有情”之班
走班制形势下 , 行政班集体活动的机会不多,因此需要抓住机会,将班级活动从地点、时间、参与者等方面进行拓展,让集体活动发挥更大价值 。
(1)拓展集体活动时空
与家长们密切配合,将学校的常规活动拓展到周末和假期,拓展到户外、场馆、家庭中,如户外骑行、素质拓展、社区劳动实践、种植养护小树林等等 。活动变得新奇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增加了学生之间的接触时间和展示自我、朋友交往的机会,弥补了走班情况下班集体活动少的不足,深化了学生对同学和班集体的感情 。
(2)家校配合加强共育
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孩子学校活动的积极性,与家长共同设计和组织班级活动 , 增加师生间、同学间、家长和师生之间的接触时间 。
在一次生活技能展示活动中,我班学生提前到同学家中学习包饺子,在取长补短的合作中欣赏彼此,通过家长的指导学到了技能,理解了劳动的不易,还收获了温情,在前期准备中收获满满 。比赛当天,学生们自制了以班号“五”为主题的一桌盛宴,获得了一致好评,也体现出学生对班级的认同和喜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