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这些网红减肥方法,可能害了你

文/赵斌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 。如今,全球超重和肥胖率正快速增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 。
市面上的减肥产品、减重机构五花八门,有需要的人群应当如何科学减重?减重后的反弹又该如何应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医师、北京市减重与代谢外科质控中心主任张鹏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独家专访时提醒,网传的一些所谓减肥药物风险很大,照搬他人方案不仅可能效果不好,还会损害身体 。
别拿“发福”不当回事
什么是医学意义上的肥胖?张鹏表示,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健康与否的标准是BMI(Body Mass Index)指数,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m)? 。
一般情况下 , 健康体重正常范围是BMI值介于18.5-24之间;BMI值低于18.5属消瘦状态,24—28为超重,超过28则属于肥胖症;在肥胖症中 , 28—32.5是轻度肥胖症,32.5—37.5为中度,大于37.5就是重度肥胖症,超过50是极重度肥胖症 。但对于专业运动员等特殊群体 , 这个数值不是绝对的 , 还要综合含脂率等多个指标综合判断 。
不过,也有人虽然BMI值已经超标,但体感并无不适 。这种情况不能掉以轻心 。
张鹏认为,肥胖往往会并发多种疾病,比较常见的如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同时,超标体重还对全身健康造成影响,譬如下肢关节磨损、压力性尿失禁、胃食管反流、心肺功能减退、心脑血管疾病等 , 肥胖还甚至与至少13种肿瘤相关 。从体重超标那一刻起 , 对身体的伤害已然开始,只是明显不适症状出现时间早晚而已 。
谈及发胖的原因 , 张鹏表示,从医学上可以把肥胖症分为两种:
一是原发性肥胖,主要由于不良饮食及生活方式所致,绝大多数肥胖症患者均属此类;二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肥胖症,这类肥胖症很少 , 由内分泌疾病、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或先天基因突变所导致 。
【当心!这些网红减肥方法,可能害了你】正确认识肥胖,明确其根源,才能科学应对,减少肥胖给健康带来的伤害 。
错误减肥方法损害健康
据国际学术期刊《Diabetes,Obesity and Metabolism(IF:5.8)》于2023年发布的内容,按照超重和肥胖的BMI(体质指数)分类标准,我国1580万成年受试者中超重人群占比34.8%,肥胖人群占比14.1% 。肥胖已经成为危害国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
张鹏表示,对于超重和肥胖的治疗,采取分层策略,如果仅是超重状态,并未达到肥胖症程度,多数人经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增加运动,可使体重降低甚至回归正常 。但如果达到肥胖症程度,也就是超出标准体重达10公斤以上,就属于疾病,需要到医院接受医学治疗,由专业减重医生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科学而安全的减重治疗 。按照现代医学减重治疗理念,目前可以分为三种治疗手段:
一是营养治疗 。在医生指导和监督下制定低热卡饮食方案 , 保证足够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水分和膳食纤维 。根据个人身体健康情况 , 在专科医生指导下 , 合理使用个性化的“16+8”限时饮食“5+2轻断食”“地中海饮食”“生酮饮食”等手段 。因为每个人情况不同,照搬网络流传方案或者别人方案,不仅可能减重效果不好 , 还有可能引发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等一系列问题 , 损害身体健康 。
二是药物治疗 。其核心在于有效和安全,关键是规范使用国家药监局正式批准的药物 。目前国家药监局正式批准用于减重的药物有奥利司他、利拉鲁肽3.0mg和贝那鲁肽,还有一些减重药物在临床试验阶段,尚未获得正式批准 。这些药物一定要在减重专科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网传的一些所谓“脂肪炸弹”“甲状腺素”等意图通过增加消耗来减肥的药物风险很大,一定不能盲目尝试 。
三是手术治疗 。一般针对中、重度肥胖症患者,尤其已经因肥胖而导致其他疾病的患者,会建议手术治疗 。目前减重效果可靠、安全性有保障、在全世界范围内施行最多的手术方式有胃袖状切除术和胃旁路术 。目前这类手术都是微创手术,仅在腹部做3到5个直径0.5—1厘米的小孔,就可完成手术,所以又称为“钥匙孔手术” 。同时告诫大家,不要盲目追求“孔”少,而更应注重腹腔内手术的精确操作 。这么小的孔 , 对于绝大多数人并不会留下明显手术疤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