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封神后,全世界等了他4年( 三 )


电影里有他的身体 , 尤其是眼睛 , 特别多的流露和展现 。 因为他的身心都能承受住这个人物神性的力量 。


吴磊眼神细节的特写
刚开始拍摄没有太多复杂的戏 , 最难的反而是他跟植物的互动 。 我们都是都市里长大的人 , 当他进入树林 , 和自然有一种连接 , 被这个空间接纳 , 这种感觉不可言说 。
磊磊还没进组之前 , 就开始养植物 , 把自己的头像换成一个跟树木有关的 。 因为要在林地坡地这种不规则地貌上骑车 , 我们还专门请了一个教练 , 训练骑山地自行车 。
我之前拍电影是找老家的亲戚朋友 , 都是非职业演员 , 《春江水暖》分一年四季拍摄 , 开机了好几次 。 到《草木人间》 , 我们也分春夏两个季节拍摄 。 演员们都看过《春江水暖》 , 对我们的工作方式充满期待 。 比如吴磊的戏 , 常常出现的情形是 , 这两天的通告只写“留在森林里面骑车 , 跟植物待着 。 ”再过两天 , 又是“到森林里面和植物待着” 。 除此之外 , 没有台词没有剧情 。 没有所谓的“我们表演开始了”“你表演和树木的亲密关系 。 ”没有这些指令 , 我们只是等待 , 等待演员进入角色 。
春天拍的时候 , 演员可能还在摸索 , 到了夏天第二次进组 , 第一场戏我就觉得大家都变了 , 随着时间推移都变成戏中人物 , 没有任何迟疑 。


蒋勤勤和陈建斌演一对情侣
找陈建斌是因为勤勤姐的加入 , 我们想要不问问陈老师有没有这方面的意向 。 我们所知他之前演的都是主角 , 这次来当一个配角 , 没抱什么希望 。 没想到他为了勤勤姐 , 义不容辞地出演了 。




《春江水暖》中的山水镜头
这部电影最初的种子 , 是我看到了汪曾祺先生的随笔《人间草木》 。 “茶”就是人在草木间 , 我们作为江浙人 , 身边有很多采茶的亲戚 , 很早就有一个采茶女的形象 。
电影开头的长镜头 , 还是在延续山水电影的可能性 , 叫“游观蒙太奇” 。 真的像变成了古画中的人的视野 , 畅游在画面之中 , 不受到空间的拘束 。


杭州的山水
清晨时分 , 沿着法喜寺一旁 , 龙井村狮峰山背后的马路 , 经过隧道 , 再到一整座山上 , 茶女们在喊山 。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和成本去实现这个开头 , 分了两个季节拍摄 , 每一次拍摄只能拍四五条 , 因为用的真实的早晨的自然光 , 天光亮了就拍不了 , 群演的量又太大 , 调度的空间非常远 。 在技术上来说 , 用了当时还在开发的“空中接力” 。 电影里有技术壁障碍 , 航拍需要穿过一个隧道和山脉的屏障 。 我们设置了两名飞手 , 一位在隧道前 , 还有一位在山顶上 , 他们在空中完成信号的交接 , 会有一秒左右的盲飞 。 我们是第一部能在电影院里看到这个技术的电影 。 配合梅林茂先生的音乐 , 最终实现的效果非常震撼 。

从地理上呈现的是以西湖为主的杭州主城区 , 雷峰夕照、苏堤春晓、曲院风荷等等 。
这些空间都是熟悉的景观 , 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我们自己的文脉 。 过去 , 历代的文人墨客来过 , 为这里写诗 。 如今 , 它们被大众消费成景点 , 成为文化标签 。
这对创作者来说很有挑战 , 大家所熟知的事情 , 如何提炼出魂魄 , 如何直面传统文化本身 。
电影里我给了一个直观的视角 , 眼前是古老的茶山 , 中间是千百年都在的西湖 , 更远处是现代的都市 。 这是这片土地的特别之处 , 现代性和山水性融合在一起 。 如同我们此刻在这个时代浪潮里 , 站在山和城市之间 , 在传统与现代中间 , 有了一个极致的对比 。 人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人的欲望是怎么样的?


大自然到传销 , 人间和炼狱
选择犯罪类型和山水电影的融合 , 犯罪非常剧烈 , 山水静谧超然 , 也是想有从地狱到天堂的极致对比 。 草木很小 , 人间很大 。
为什么传销跟茶禅给关联起来 , 因为讨论精神信仰的时候 , 往往需要文化意象的符号来承载 。
茶在中国文化的系统里有独特微妙的位置 。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 , 到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 , 再到茶道的概念 。 它既市井又文人 , 茶禅一味还代表了精神 。


市井的就像茶农老钱 , 茶可以换来钱 。 传销组织在西湖游船上聚会 , 席间有人做宋代的点茶 , 那又是都市精英的社交方式 。
上下几千年的茶 , 为了了解清楚 , 我们基本上把历史演变都梳理了一遍 。 比如陆羽煮茶 , 已经失传很久 , 我们找到一位茶痴僧人 , 把这个工艺、茶饼、原料以及最重要的煮茶24器 , 用自己的器具去复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