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谭氏家族起源

重庆谭氏与谭氏“湖广填四川”
四川、重庆内的谭氏,多源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湖广填四川”的外迁移民 。随着时代的湮没,不知入川始祖,何处迁出,落到何处,多数只是仅知“湖广填四川”而已 。
元朝、明朝末期,四川战乱不断,人口大量耗损 , 加上天灾和瘟疫又接踵而至 , 百姓流离失所 。田地荒废,烟火绝断,森林灌丛复生,猛兽四处,伤人十之一二 。据记载:老虎竟跑到今重庆市大街伤人,可想当时之虎患 。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明、清初期,从两湖、两广、江西、陕西,采取鼓励扶持与“奉旨入川”移民 。俗称:湖广填四川 。
四川《大竹志》记:“洪武四年 , 廖永忠平蜀大肆杀戮 , 复徙徒之麻黄人来兹土 。”重庆《云阳志》“迁于明代33姓,其中26姓里由湖广迁入的 。”外省迁川人户:一是元末因徐寿辉红巾军在湖北争战而“避乱入蜀”;二是元末随明玉珍10万大军入川定居 。公元1363年正月,明玉珍在重庆改元称帝,建立大夏王朝 。公元1366年病死 , 其子明升继位 。朱元璋派汤和率军从湖北 , 经三峡攻重庆 , 傅友德率军从陕西 , 攻巴蜀夏灭 , 官军定居四川;三是李来享率众走川东,分据川湖间耕田自给,川中旧将王光兴、谭弘等附之众犹数十万众;四是明初朱元璋组织从湖广移民四川 。截止洪武十四年,四川人口从明初仅15万户计75万人左右 , 增至21万户共146万人 。
公元1368年 , 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 。湖北麻成县孝感乡(今孝感市)洗脚河高家堰谭玉珍 , 因先世于宋景定年间(1260—1263)平西南夷僚有功,开基龙渊授世袭宣抚司职 。到了其子朝祯荫袭祖职时,正值“汉壤平原,难经兵燹一藓” 。朝祯率弟兄十七人,携子倒眷属军兵等逐弃楚入川 。洪武二年(1369)三月初二日出发西行,到达泸陵(湖北巴中县广渡口)决定各奔东西,即赋诗一首,作为以后认宗时记证 。诗曰:
元朝本是将相家,洪兵赶散入西涯 。
泸陵岸上分携手,时遇江边一柳芽 。
咬破指头书血字,一家分作百千家 。
若是本家来相会,对得诗句是一家 。
今四川重庆乃至之后散居全国各地谭氏,只要属此诗一支谭氏,便认宗合谱 。谭玉珍妻一向氏生五福四佑共九子 。福一朝祯,下马走了云邑洞溪坝(今重庆云阳县高阳镇)数年 。朱元璋即位后,诏“川省流寓所其采插入籍 。”朝祯又才迁万县磨刀溪落业(今湖北利川市谋道镇) 。明末,朝祯九世孙一门三侯:谭文,明末任国子监祭酒加封涪侯;谭宏,敕封新津侯,降清后顺治帝诏封慕义侯,镇守四川为川北总兵;谭诣,明末封仁寿侯,清诏封向化侯,任云阳水师都督时,率其子侄转战川东长江天险 。清末,云阳举人涂凤书,在“盘石城晚秋”对谭侯称赞 。诗曰:“薄暮岩携飞瀑去,新晴天放远山回 。谭侯霸业华亭记,却付昙华劫后灰 。” 谭氏三侯共拟三十二派 。即“天地钟英,修德立名;学优登仕,佐时平衡;克承盛业,龙起凤鸣;守以敬慎,本茂枝荣 。”今其后裔多居万州、云阳、垫江、丰都、湖北利川 。福二朝祥兄弟分手后下马重庆石柱县深溪鲤鱼冲,生谭监(住石柱渠县)、谭党、谭出 。谭党移居重庆开县浦里二甲阴阳沟,又移大龙孔 。谭出移居重庆梁平县石板溪 。福三朝进分手下马湖北利川龙泉溪,生谭虎、谭琢 。谭琢移居重庆万邑南岸三洲坝 。到第四代孙谭贡、谭广、谭柱三人 , 从湖北利川入川 。谭贡居万县市里五甲谭家嘴 , 谭广居万县市里后六甲柳坝 , 谭柱落业汤家山 。又传至第八代谭仲 , 因过继胡姓,三辈未还祖,却以胡谭一家修谱 。福四朝献,下马重庆垫江县高滩谭家坝 。福五朝瑞下马重庆涪陵鹤游坪李渡勒石 。谭玉珍妻二傅氏生四佑 。佑一朝瑚下马重庆万州谭家坝袁家山 。佑二名朝琏,下马湖南茶陵县,生谭洗、谭春 。佑三名朝碧,下马浙江余杭县 。佑四朝琅,下马先去了忠州(重庆忠县) 。因土蛮难服,于洪武七年(1374)先到云邑高阳落业,又到盘石城、黄鱼段三处居住 。清嘉庆已己年(1809)谭纯一修谱改为:“尊高明世,忠功太清,周正久远 。”民国九年与其明初稍后同地入川的谭琉之后合谱为:“云汉仁新立宪,三合凤麟祥 。泰济联芒远,纶宏嗣爵长 。元春同福寿,友夏启家邦 。一本臻全盛,书勋云万昌 。”
谭玉春为玉珍之弟,娶二妻生八子为五满三星 。妻一生满一、朝富,下马重庆万邑州溪,生维川 。满二朝贵 , 下马重庆丰都县黑石溪高家坝沙子关 。生龙凤、龙池、龙川 。满三朝荣 , 下马万州大茨坝 , 又移居柳坝 。满四、朝华,下马重庆巫山县扔子营 。满五朝宗,下马重庆梁平县水东里 。谭玉春妻二生三星,星一朝福,下马广东仁化县,星二朝禄下马江西建昌府,星三朝寿,下马重庆云阳县安渡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