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谁提出的,什么叫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谁提出的
质量守恒定律爱因斯坦提出的,主要是指在一个孤立系统内所有粒子的相对论静能与动能之和在相互作用过程中保持不变 。质能守恒定律充分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统一性 。
在经典物理学中,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彼此是完全独立的 。因为质量的数值不决定于能量的数值,能量的数值也不决定于质量的数值 。而且还有这种情况 , 即在系统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时,从经典物理学的观点看来,系统的能量虽然不守恒,但质量却可以是守恒的 。
什么叫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中 , 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 。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 , 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或者说,任何变化包括化学反应和核反应都不能消除物质,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原有形态或结构,所以该定律又称物质不灭定律 。
世间万物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谁提出的,什么叫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这三大守恒定律分别是:质量守恒定律 , 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 。首当其冲我们需要了解的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这是物理学上“高山仰止”的里程碑,牛顿在中年提出来的一种理论,也是牛顿“经典力学”的主要支柱之一 。
内容是:“在孤立系统中 , 物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我们也逐渐突破了经典力学的桎梏,“完备的物理大厦”也被证明并不存在 。所谓的“质量守恒定律” , 也只在特定情况下成立,在“相对论”中,已经被推翻了
生活中有什么例子可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研究对象是化学变化 , 而盐酸加氯化钠时虽然质量不变化,但不是化学变化,不能用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 。
质量不守恒定律有两种理解:
1)这里质量仅指静质量,那在核反应以及超高速状态下质量都会有改变(相对论效应和放出光子,光子没有静止质量),质量不守恒 。
2)这里质量也包含动质量 , 那质量守恒无论何时都是绝对成立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分别独立成立) 。所以笼统地说质量守恒定律不适用于物理变化这个说法本身不明确 。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
质量守恒定律是由谁提出来的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 , 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 , 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 。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 , 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 。
但这一发现当时没有引起科学家的注意,直到1777年法国的拉瓦锡做了同样的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 , 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 。但要确切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都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而拉瓦锡时代的工具和技术(小于0.2%的质量变化就觉察不出来)不能满足严格的要求 。因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所以不断有人改进实验技术以求解决 。

1908年德国化学家廊道尔特及1912年英国化学家曼莱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所用的容器和反应物质量为1000g左右,反应前后质量之差小于0.0001g,质量的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 。这个差别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因此科学家一致承认了这一定律 。
能量守恒定律是谁提出来的
质量守恒定律: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但这一发现当时没有引起科学家的注意,直到1777年法国的拉瓦锡做了同样的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补充:18世纪时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从实验上推翻了燃素说之后,这一定律始得公认.20世纪初以来,发现高速运动物体的质量随其运动速度而变化,又发现实物和场可以互相转化,因而应按质能关系考虑场的质量.质量概念的发展使质量守恒原理也有了新的发展,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两条定律通过质能关系合并为一条守恒定律,即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
20世纪,爱因斯坦推导出了狭义相对论,他指出,物质的质量和它的能量成正比,可用以下公式表示:E=mc2式中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以上公式说明物质可以转变为辐射能,辐射能也可以转变为物质.这一现象并不意味着物质会被消灭,而是物质的静质量转变成另外一种运动形式.(由于当时科学的局限,这条定律只在微观世界得到验证,后来又在核试验中得到验证)所以20世纪以后,这一定律已经发展成为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合称质能守恒定律.╛___SIMPLE_HTML_DOM__VOKU__AT____╱/夨.忆!的感言:谢谢2009-08-1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