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对《繁花》发声:剧情乱七八糟,演员装腔作势( 二 )



其实《繁花》在播出的过程中就总是被人喷 , 尤其是演员们的上海腔调 , 让观众特别反感 。
上海的方言很有地域性特色 , 只有老上海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才具有真正的上海腔调 , 像外地人学习的上海方言 , 多多少少总归有点口音 , 当地的人一听就能听得出来 , 王家卫导演一再把上海真实的样貌呈现在大家眼前 , 所以在敲定角色时 , 一切以上海本地演员优先 。

在剧中 , 一共出现了大约30多位上海本地演员 , 其中领衔主演有胡歌、马伊俐、唐嫣、董勇、辛芷蕾、王菊等人 , 一出场 , 伴着上海街道独有的音乐 , 主角们一个个闪亮登场 , 他们纷纷用上海本土方言展现着上海当地文化 , 但是却给观众造成了一种嘈杂感 。
在非上海本地人的印象中 , 上海方言应该是南方方言里面最难理解的一种 , 上海本地人之间交流起来就像是加密语言一般 , 旁边的人也听不懂 , 也插不上话 , 只知道他们的嗓门很大 , 而且嗓子跟故意捏起来一样 , 音调很高 。

尤其笔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 在上海的地铁上乘车时 , 遇到过很多本地上海人 , 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 , 肢体动作夸张 , 语速还非常快 , 只能简单的听懂 , 你好 , 走了这种简短的问候用语 , 语言节奏一旦加快 , 具体真听不懂他们说的什么 。
而且说老实话 , 王菊、胡歌、唐嫣等人说的上海话到底正不正宗 , 也只能是上海本地人才能听得出来 , 像很多观众 , 也就是外行人在看热闹 , 在演员们用方言呈现表演的时候 , 很有可能造成观众听不懂的情况 , 且一旦声音放大就会显得特别聒噪 。

说方言倒也没有问题 , 但是在说话的时候有点故意端着 , 造成一种装腔作势的感觉就不太好了!
且观众指名道姓的指出胡歌和唐嫣两个人 , 他们都觉得在这部剧中两个人实在是演的太刻板化了 。

胡歌毕竟已经是一位在娱乐圈摸爬滚打的老演员了 , 无论是在古装剧还是在现代剧中 , 他都表现的镇定自若 , 仿佛任何角色在他手下都不在话下 , 一向都能得到观众的认可 , 尤其是在《琅琊榜》中饰演的国民党收获好评无数 。
但或许是因为年纪的增长 , 也或许是因为胡歌有一段时间没有拍戏回家结婚生女的缘故 , 或者是他在多年的演戏过程中 , 已经养成了个人的演戏习惯 , 不管任何角色都有点刻板演技的成分存在 , 像这一次他饰演的阿宝 , 是一个从底层硬生生往上爬的具有奋斗精神的创业者 。

按理说创业者的奋斗史都特别的心酸 , 但是在胡歌的身上 , 观众好像看不到阿宝饱经风霜的挫败感 , 反而胡歌总是一脸洋洋得意、自信满满的样子 , 总给人一种他天生有投资头脑且十分会做生意的错觉感 , 不像是一位经历过社会毒打的底层人士 。
而且还有观众指出胡歌最致命的一个缺陷 , 好像感觉他人到中年 , 演技开始油腻了 , 尤其是说一句话的时候 , 表情管理以及肢体动作好像没有年轻时那么自如 , 有点刻意将上海人骨子里的优越感拿到台面上 , 向观众炫耀的样子 。

不仅胡歌遭到了吐槽 , 唐嫣也没有幸免 , 唐嫣已经是40岁的女演员了 , 可是演员演戏的戏路依旧非常固定 , 从出道就一直在剧中出演少女感满满的角色 , 一般都是天真、活泼、无脑的类型 , 然而在《繁花》中饰演的汪小姐仍旧是这种角色 , 这让观众不免有些审美疲劳 。
最重要的是王小姐在剧中叽叽喳喳的 , 而且王家卫导演拍摄的镜头一会儿东拉西扯 , 一会儿东跳西跳 , 让观众不明所以 , 根本不知道演员具体在干什么 , 尤其是汪小姐咋咋呼呼的样子 , 让观众非常难以接受 。

演员们遭吐槽也就算了 , 就连剧情也被狂喷 。
《繁花》原著小说作者的本意 , 意在用小人物努力奋斗的创业史展现 , 在人们积极的打拼下创造的繁华上海 , 并且有意突出人们坚强的生命力 , 就像顽强生长的花朵以及挂在天空上的繁星 。
其实原著只是想用繁华的上海来衬托在动荡不安的环境里打拼的人们的 , 艰苦奋斗岁月 , 但是王家卫导演所拍摄的繁华的上海 , 处处充斥着人民币的味道 , 好像有点抓大放小的意思 , 其实也没有背离原著小说 , 但是弱化了人们每天为美好生活奋斗的这个重要因素 。

而且王家卫导演最擅长拍摄电影 , 且他最喜欢采用碎片化的叙事方式 , 但是这种方式好像在电视剧中很少使用 , 所以他拍摄的繁花就让观众有一种 , 剧情杂乱无章 , 让人看完不知所云 , 只能吸收一点碎片化信息的感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