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评价观是什么( 二 )


(二)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
长期以来 , 知识本位的教学观一直居于统治地位 。教师教书、学生读书的传统说法,就是这一教学观的典型反映 。在习惯看来,教书是教师的天职,读书是学生的本份 , 似乎已是天经地义 。因此教学中便形成了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现象 。在教师头脑中,“教书就是一切”、“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等沿袭下来的偏见,已经化为顽固的思维定势 。虽然教育方针明确要求“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但因未能从深层次上转变知识本位教学观,致使“智育第一”、“片面追求升学率”等背离教育方针的思想行为时禁时萌,严重阻滞教学改革的步伐 。这一教学观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又一度为“应试教育”所强化 。所谓“教书不教人”,其症结非因教师不负责任,而是知识本位教学观误导所致 。教师辛勤备课本不乏“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红烛精神,然而视其绩效,却难免片面偏颇、跳不出枉自受责的怪圈 。
要改变这种劳而无功的尴尬状况,决不是改改教法、变变课程所能奏效的 。根本对策是树立新的素质本位教学观 。社会的发展已对学校育人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实施素质教育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同素质本位教学观相比,知识本位教学观的片面性显而易见 。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将传授知识视为终极目的,势必忽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 。素质本位的教学观则要求将学生的素质发展作为教育目的,所以必然会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潜能开发 , 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育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课改理念,所以教师必须树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观 。(三)教师要树立新的师生观
由于几千年的封建传统 , 形成了师道尊严的教师地位观和师生关系观 。教师的尊严不可侵犯,而学生的尊严似乎可以随意侵犯 。教师不肯“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不愿与学生打成一片 。许多教师甚至在教学上还常带着一种“家长制”的作风 , 不尊重学生的意愿,随意扼杀学生的自主性 , 这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缺乏情感的维系,学生对教师总带有一种畏惧、戒备、冷漠等不正常心理 。久而久之,师生关系便日益僵化,没办法融洽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与学主的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能对立 。”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 。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 , 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有些老师不仅吝啬于给学生微笑 , 而且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自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也就不敢也不想回答问题或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就没办法发挥出来,课堂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因此,要真正确实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改”精神,就必须重新建立一种适合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新的民主师生关系,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当前 ,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生的民主意识逐步增强,他们希望教师能与他们建立一种“课内是师生 , 课外是朋友”的关系,能与他们平等相处 。这也就迫切要求我们教师要逐步摆脱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的束缚,建立这种师生间能互尊互重 , 平等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 , 即“互相尊重 , 人格平等” 。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 不仅要求师生双方要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互尊互重,而且极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在自主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中大胆参与 , 大胆发言,大胆实践 , 大胆创新 。
三、重建教师教育理念的方法
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来不断完善教师的教育理念 。
(一)教师要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是实现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通过继续教育,认真学习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的教育教学理论 ,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必须逐步改变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 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武装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认真实践,以力求真正化以前应试教育学习为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素质教育学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