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评价观是什么

新课改背景下的评价观是什么
全国都在大力的发展素质教育,新课改就是为了保证素质教育提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新课改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变化,您知道新课改背景下的评价观是什么吗?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 。
要保证新课改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要达到促进教育发展的目标 。
要重视新课改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切忌出现片面的评价 , 保证评价的内容系统性 。
要重视新课改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切忌出现单一的评价,保证评价方式全面性 。
要重视新课改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 切忌出现部分主体评价,保证评价主体全面性 。
要重视新课改评价过程,切忌出现只重视结果的评价,保证评价能够充分体现出新课改的变化 。
【新课改背景下的评价观是什么】要重视新课改评价的真实性,切忌出现胡编乱造的评价,保证评价能够充分体现出实际情况 。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科学的课程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一方面它给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另一方面也带给他们许多新的压力与困惑,例如如何整合课程目标的三重维度,如何面对新的评价方式,如何处理探究课题及其中遇到的各种始料不及的问题等 。这一系列问题背后有诸多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做的是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
一、重建教师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已颁发多年了,各地的新课程改革也开展得轰轰烈烈 , 要全面地推行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要有能适应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教师 。因此 , 在这一场“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头戏”——课程改革中,教师能否“与时俱进”是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 。这一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告诉我们,改革要构建的是要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体系,绝不仅是教材内容的增删,也不是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修修补补 , 它是从课程观念、课程结构到课程实践的深刻变革 。教师在这一个过程中要面临一次大洗脑,要更新教育理念,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要提高自身素质,以应对这场挑战 。
不能否认,长期以来 , 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相当程度的存在着重“传递”轻“引导”,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工具理性主义 。教育中的工具理性 , 导致的结果是,将表层的功利性的需要看作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 从而导致教育的异化,忽视了学生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将其作为知识灌输的容器,这样的话,很难谈得上创新精神的培养,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有时候很难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要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提倡为了每个人的发展,势必要改变这种状况,而课程理念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教师的教育理念是统率其职业活动的总的意向,教育理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新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能够很好地实现 , 所以说用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推行新课程,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
二、重建教师教育理念的内容
既然教学过程是由教材、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介四大主要要素组成,那么相对应的教师教育理念就应该主要包括课程观,教学观和师生观三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 。
(一)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观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 ,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 。在这种大变革的背景下,如果没有对新课程观的透彻理解,很难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就无从谈起 。
以前,教师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 , 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求的是标准答案 , 应对的是统一考试 。而如今,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 。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不仅教材是开放的,教学方式也是开放的 。比如教材中有许多“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 。而在这个空间里,教师该做些什么呢?这是一道新的课题 。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 。因此 , 现在的教学,已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就课本教课本,而应当基于教师和学生的经验 , 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 。面对这些变化,教师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 , 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 。为此,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应尽早列入教师的阅读计划 。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书籍,也应成为教师案头的必备书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