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单体架构迁移到微服务架构:挑战和最佳实践

译者 | 刘汪洋
【如何从单体架构迁移到微服务架构:挑战和最佳实践】审校 | 重楼
当单体架构成为项目增长的瓶颈时 , 迁移到微服务架构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

如何从单体架构迁移到微服务架构:挑战和最佳实践

文章插图
微服务虽然具有明显的优点 , 但由于其内在复杂性和缺乏一种通用的迁移方案 , 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少挑战 。本文旨在分享解决方案架构师在单体架构向微服务迁移过程中的专业经验,并阐述如何在确保项目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成功完成迁移 。
单体架构到微服务:迁移路线图下面,我们将从涉及的五个主要步骤入手,深入探讨如何让单体架构向微服务的迁移过程更为顺利 。
第一步:技术与商业需求分析成功地从单体架构迁移到微服务的第一步是从商业角度证实这一转型的必要性 。每个项目都有其特定的技术优势和局限性 , 因此 , 这一转型将对整个产品架构产生深远影响 。这个新架构需要能够适应未来的业务增长 。因此,建议与商业分析师和技术专家联手,准确地评估当前系统的需求,并制定一个高效的开发路线图 。
尽管微服务多年来一直是业界热点,但并不是所有项目都适合采用微服务 。事实上 , 完全符合微服务理念的项目是相当罕见的 。尽管微服务已经成为一种行业趋势 , 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完美的微服务实施案例 。但这不应成为企业进行转型的障碍 。关键在于合理地设定期望 , 并仔细评估预期的技术方案是否能够实现既定目标 。
应用现代化策略中,将现有应用迁移到微服务是一种常见的做法 。然而,从零开始就使用微服务构建应用并不总是最佳选择 。相反,应首先考虑采用单体架构,或者至少在其中实现核心业务逻辑 。这样,后续的服务拆分会更为简单 。过度追求微服务之间的隔离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复杂性 。
对于大型团队参与的项目,微服务无疑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它们不仅在系统架构层面提供了可扩展性,还能在团队协作方面带来便利 。这种架构的一个显著优势是能够整合多种不同的技术栈 。
在正式迁移到微服务之前,进行全面的技术审计是非常关键的 。这一审计应明确当前项目所依赖的技术栈 , 并评估这些技术是否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制约因素 。如果有这种可能 , 应考虑是否需要采用其他更适合微服务的技术选项 。与具有特定技术专长的专家进行咨询,可以获取有价值的建议,从而确保架构转型过程的平稳和高效 。
第二步:识别适合迁移到微服务的系统组件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哪些系统组件适合迁移到微服务,以及这些微服务将如何进行模块间的交互 。简而言之,这一步骤涉及到对产品总体架构的设计,以及确定哪些服务应当优先进行拆分 。
微服务在处理某些特定功能时表现尤为出色 , 如实时通信、数据处理流程、后端任务处理,或与外部服务的接口 。这些功能虽然可能需要访问单体架构中的数据,但在技术实现上是相对独立的 。
第三步:单体架构到微服务的拆分策略拆分单体架构到微服务有两种主要方法 。
第一种方法是从单体架构中逐步剥离特定功能,同时逐渐减少其与其他组件的依赖性 。一旦完全解耦并设计了新的 API,这些功能便可以作为独立的微服务发布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对原有的单体架构进行较大幅度的修改 。
第二种方法则是复制所需的功能,并在保留单体架构中原有功能的同时,将其开发为一个新的微服务 。一旦新的微服务经过全面测试并确认功能完备,便可以从单体架构中移除原有功能 。
第四步:数据管理策略微服务架构的一个核心原则是,每个微服务应拥有其专属的数据库 。然而,由于数据库对象间可能存在交集和依赖关系 , 拆分单体数据库通常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
不同的微服务可以采用不同的数据库、编程语言和数据存储方案 。某些数据库可能比其他数据库更为复杂 , 这使得将所有数据集中到一个统一数据库中变得不现实 。因此,针对特定类型的数据,通常会使用专用的存储系统 。
在微服务的数据管理方面 , 可以根据涉及的数据模式进行相应的操作分类 。
独享数据库模式(Database-per-Service)在微服务架构中,每个服务独立数据库模式强调了模块自主性和数据封装的重要性 。该模式通过为每个微服务配置专属数据库 , 确保了数据一致性和隔离性,从而降低了服务间的数据竞争风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