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结肠炎怎么办


患了结肠炎怎么办

文章插图
有个答案,你可能不是很喜欢,但是却不得不告诉你,那就是溃疡性结肠炎是无法治愈的,只能长期吃药控制症状 。
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溃疡:大部分人应该都很熟悉,第一想到的就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
结肠炎:应该也不陌生,毕竟很多人过来看病直接就说医生我是不是有结肠炎,所以大便不好 。
但是这几个字凑起来我估计99%的非医学专业人员都不知道这是什么 。
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一起被称为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
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病因?前面说了,溃疡性结肠炎目前病因不明,但对于病因还是有诸多猜测的 。
IBD 共同发病机制,是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微生物参与下引起肠道免疫失衡,损伤肠粘膜屏障,导致肠粘膜持续炎症损伤 。
【患了结肠炎怎么办】环境因素:近几十年来,全球IBD的发病率持续增高,这一现象首先出现在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北美及欧洲 。
以往该病在我国少见,近十多年明显增多,已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病,这一疾病谱的变化,提示环境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 。
至于哪些环境因素发挥了关键作用,目前尚未明了 。
需要注意个人认为饮食跟IBD的发病密切相关,欧美国家这几十年前发病率就直线上升,而我们国家这几年生活水平上升之后,饮食越来越西方化之后,IBD的发病率也直线上升,于此同时结肠癌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这些都提示肠道疾病跟饮食密切相关 。
目前认为较差的饮食习惯,富含饱和脂肪的垃圾食品、典型的西方化饮食是IBD发病的重要因素 。
遗传因素:IBD病人一级亲属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
虽然在白种人中发现某些基因(如NOD/CARD5)突变与IBD发病相关,目前尚未发现与我国IBD发病相关的基因,反映了不同种族、人群遗传背景不同 。
这是很多中国人不想承认的一点,那就是很多疾病都跟遗传密切相关,在临床上我们经常跟病人说这个病有可能会遗传,但是很多人都不信 。
但事实就是目前来看大部分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些都有高度的遗传倾向 。
而IBD就是自身免疫病 。
肠道微生态:IBD病人的肠道微生态与正常人不同,用转基因或敲除基因方法造成免疫缺陷的IBD动物模型必须在肠道微生物存在的前提下才发生炎症反应,抗生素治疗对某些IBD病人有效等,说明肠道微生物在IB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肠道微生物在肠道所有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不容忽视,现在对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越研究科学家越模糊,因为肠道微生物的作用太多了,可以说遍布整个人体,几乎所有的疾病都跟肠道微生物有关 。
免疫失衡:各种因素引起Th1、Th2及Th7炎症通路激活,炎症因子(如I1、I-6、I-8、TNFα、IL-2、I-4、IFN-γ等)分泌增多,炎症因子/抗炎因子失衡,导致肠道黏膜持续炎症,屏障功能损伤 。
研究显示肠道黏膜免疫系统一直处于异常亢进状态,如果摄入食物过敏原便会加重肠道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
CD 患者血清中抗鸡蛋、牛奶、小麦、玉米、大米、西红柿、鳕鱼和大豆的食物特异性 IgG 抗体明显偏高 。
总的来说IBD是一个遗传起主导作用,环境因素起次要作用的疾病 。
如果你是IBD的遗传易感者也就说有IBD的基因,那么在适当的因素下就会发病,目前不知道环境因素究竟是什么,这个还需要研究 。
如果你不是IBD的遗传易感者,那么环境因素不会导致你发病 。
而现在IBD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不是说基因有所改变,基因其实基本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的环境因素改变了,改变了太多太多,所以IB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