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季节》豆瓣9.5分,超过42万人评分,该范伟大火了吗?

搜狐娱乐专稿(丰宁/文)范伟新作《漫长的季节》收官当天,豆瓣评分9.5分,创下近八年国产悬疑网剧评分之最 。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更早上线的另一部悬疑网剧《立功·东北旧事》 。同样由范伟主演,但从播出到收官,安静得好像没有来过 。
这符合范伟投身新领域一贯的轨迹 。
无论是从相声转型小品,还是从小品转型电影 。几乎没有一次顺风顺水,中间总有波折 。
不过不用替范伟担心,但凡有危机显露,他总有办法 。
就像他曾塑造过的那些经典角色身上的困顿,无论多么沉重,终将被消解在一个个愉快的包袱当中 。
这次也不例外 。

总是差一点
范伟算不上天才,这一点他自己最明白 。
“什么是天才,就是不费什么劲,又能把它做得很漂亮 。可我是费挺大劲,最后做得只是差不多 。”这是范伟在接受采访时候的自我剖白 。
决定从事演艺事业那年,范伟拜沈阳曲艺团的陈连仲为师学相声,第一次听他说完一段相声,陈连仲安慰他:“孩子,你条件一般,我尽量教你,能教成我就带着你好好学,教不成,就算了,要有准备 。”

《漫长的季节》豆瓣9.5分,超过42万人评分,该范伟大火了吗?

文章插图
后来开始和赵本山合作,包袱几乎都在对方身上,尽管两人已有包括《牛大叔提干》《三鞭子》在内多部家喻户晓的作品,但范伟的光芒几乎被压盖住了 。
春晚小品的排练后台,赵本山更是疯狂,一遍一个样,一个小品能有几十稿,总能撞出新包袱,可对手演员的压力也是极大的 。
同样和赵本山合作多年的宋丹丹就曾公开吐槽,“都成型的剧本,你老即兴发挥,谁能接得住?”
对于小品舞台,范伟又开始萌生退意 。
彼时,北影厂筹拍《看车人的七月》,制片方考虑启用当时在春晚大火的范伟,但导演十分犹豫,怕他喜剧人的形象会让观众出戏 。
刚开始走上电影道路,范伟自己心里也没底 。参与电影《南京!南京!》时,那本就是一个厚重沉痛的题材“这个时候观众如果跳戏就坏了,可能就会断送我演正剧这个事儿 。”现在回忆起来,他还是会觉得,那是人生中很大的一个坎 。
距离一种理想叙事,范伟给人的感觉,总是差一点 。无论这点差距,是先天就有,还是后天造成 。
就像电视剧《马大帅》中,他塑造的经典角色范德彪 。真诚善良,他为了外甥女小翠的幸福,敢和一贯巴结的吴总硬刚 。却也小毛病不断,爱炫、爱面,享受别人崇拜的目光 。
还有新作品《漫长的季节》中的王响,也不是现代观众心中理想的父亲的样子,时代烙印在他身上的那种“大工匠”的优越感,让他在面对任何人,都多少带着点“爹味儿” 。
《漫长的季节》豆瓣9.5分,超过42万人评分,该范伟大火了吗?

文章插图
做事情也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想当然 。剧中有一场戏王响看到儿子王阳在写诗,非要上手指导一下,原本充满隐喻的句子,直接被他改成了顺口溜 。
王阳诗歌原文:打个响指吧,他说 。我们打个共鸣的响指,遥远的事物将被震碎,面前的人们此时尚不知情……
王响改编版:打个响指吧,吹起小喇叭,嗒嘀嗒嘀嗒……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响”
虽然差一点,但范伟有个好处,就是不放弃 。他曾在采访中形容自己“我属于一根筋的人” 。
刚开始学相声那年,范伟才16岁,以他当时的年纪,在剧团根本拿不到本子表演,范伟就自己模仿着《小说月报》上的日记写相声 。
后来他创作的《一个厂长的日记》终于面世,表演时,却被团里的师哥师姐调侃“好像在读稿子” 。
好在表演至少吸引了一个人驻足,就是当年北京的一个曲艺编辑 。对方听完范伟的创作后,嘱咐当时剧团团长“那个小伙子念稿子的感觉很不错,将来可能有出息” 。
也正是因为这一句话,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范伟被选中,去参加1986年的全国相声大赛,成了团里的骨干 。也才有机会,遇见同是东北老乡的赵本山 。
从“赵本山搭档”到“演员范伟”,这个转换范伟用了六年时间 。春晚舞台上,那个让他与赵本山平分秋色的作品《卖拐》,是范伟和好友宫凯波,由医院的一点见闻,一句一句出来的小品剧本 。
开始拍电影之后,他担心表演过程中过于投入,自己意识不到舞台式表演与电影表演的区别 。电影上映后,他就拉上妻子,两个人一块坐在电影院,盯着银幕给自己找毛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