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季节》豆瓣9.5分,超过42万人评分,该范伟大火了吗?( 二 )


这样“一根筋”的痕迹,也见诸于范伟塑造的角色身上 。
范德彪就是一个“折腾不止”的人,他的“折腾”体现在为了生计奔忙:带领乡亲们投资、“忽悠”桂英餐馆转型、背靠“弗洛伊德”开展解梦业务……

《漫长的季节》豆瓣9.5分,超过42万人评分,该范伟大火了吗?

文章插图
有一段时间,范德彪的混剪视频在网上十分流行,甚至掀起网友对“彪学”的解构 。
【《漫长的季节》豆瓣9.5分,超过42万人评分,该范伟大火了吗?】范伟觉得,范德彪可以和日本系列电影《寅次郎的故事》的寅次郎放在一起来看,正是一种小人物“屡败屡战”的精神,给人以疗愈感受 。
《漫长的季节》导演辛爽就是“彪迷” 。在片场,范伟经常能看到辛爽穿着范德彪头像的文化衫走来走去 。某种程度上,范德彪也可以视为理解王响的线索 。
剧集临近结局,沈墨说出王阳是为救自己而死,正在驾车的王响听闻儿子溺亡的真相,激动到失神,一瞬间出租车撞向滩涂,燃起一片大火 。
王响用身上的红毛衣汲水,盖在几欲爆炸的油箱上 。这为他把沈墨拖入安全地带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
《漫长的季节》豆瓣9.5分,超过42万人评分,该范伟大火了吗?

文章插图
最终,油箱炸了,沈墨活下来了 。那件18年前王阳买给王响的红毛衣,在18年后,又救了沈墨一次 。此刻,王响明白了王阳,他是自己的儿子,做了自己也会做的选择 。
重重的心事得到一个轻轻的答案,老人有些恍惚 。他佝偻着腰背,斜斜地望向天空,想起不幸开始的那个秋天,自己下岗,儿子、妻子先后离开 。
一枚来自过去的雪花,落在现在的人脸上,“漫长的季节”终于结束了 。
这是范伟新剧中,观众讨论最多的几个名场面之一 。一个老人,为了解决人生的一个遗憾拼尽全力 。范伟饰演的李响,在剧里自我介绍是“响亮的‘响’” 。
其实,说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响”,或许更加贴切 。

往前走,别回头
纵观范伟的演艺生涯,看似“一根筋”的执着背后,更暗含着一种“天无绝人之路”的乐观 。他遇事很少有怨言,即便觉得委屈也更愿意用一种轻松的形式化解 。
《漫长的季节》豆瓣9.5分,超过42万人评分,该范伟大火了吗?

文章插图
就像他30岁那年,从东北奔赴北京,找赵本山合作 。到了才知道,找他演的小品已经过审,领导不同意换人 。即便是这样,范伟没有愤怒,也不抱怨,他不想给赵本山添麻烦,一个人悄悄又回了东北 。
还有后来拍电影,遇上片子剪出来和自己想得差太远,好的表演都没留下 。但凡这种时候,他也几乎不和导演掰扯,只客客气气一握手,出去一跺脚就完事了 。他在心里安慰自己“电影是遗憾的艺术” 。
范伟擅长自己给自己在精神层面上找到出口 。赵本山曾表达过对范伟的第一印象:“本性善良、宠辱不惊” 。
这和他从小的成长环境有关系 。范伟父亲就是个爱下笨功夫的文学青年,经常给报社投递小说和散文,但打开公文包,里面装的永远是退稿信 。
后来终于有一天,父亲的文章在《沈阳日报》上发表了,范伟打开一看,哪是什么文章发表了,是沈阳某街道下雨漏水的新闻,报社叫父亲给做了一回特约通讯员 。
“天赋没那么好,但又特别认真” 。这股精神头,范伟用“可爱”来形容 。
在《漫长的季节》导演辛爽看来,“这是在用一种乐呵的方式,将一些话题中特别沉重的部分消解掉 。”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大部分东北人的精神底色 。
正是经历过被时代痛击,才学会了自我纾解 。
就像王响在18年的伤痛尘埃落定之后,穿过玉米地,遇见年轻时,开着火车意气风发的自己,明知下了火车,人生就会进入下坡路,但他依然挥着手呼喊着“往前走,别回头 。”
《漫长的季节》豆瓣9.5分,超过42万人评分,该范伟大火了吗?

文章插图
那呼喊声中,是直面命运的勇气,也是让生活振聋发聩的回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