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简介-编钟简介怎么写


曾侯乙编钟简介-编钟简介怎么写

文章插图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编钟简介,以及曾侯乙编钟简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 编钟起源于什么时候 编钟的简介
  • 曾侯乙编钟是哪个朝代的
  •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钟鼓类型是什么乐器
  • 编钟 简介
  • 编钟简介怎么写
  • 编钟的简介
Q1:编钟起源于什么时候 编钟的简介
1、编钟起源于周朝,盛于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 。
2、编钟是古代宫廷中主要的演奏乐器也是大型打击乐器,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一的扁形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钟架上,用木槌敲打奏乐 。编钟一般在民间很少流传 。编钟作为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常用于宫廷大型祭祀、庆典等节日,编钟每个钟的敲击声音都有所不同,并且表面绘有精美的纹饰图案 。
Q2:曾侯乙编钟是哪个朝代的
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朝代的 。
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国家一级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 。战国曾侯乙编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 。
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 。它用浑铸、分铸法铸成,采用了铜焊、铸镶、错金等工艺技术,以及圆雕、浮雕、阴刻、髹漆彩绘等装饰技法 。
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 。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 。
曾侯乙编钟简介
曾侯乙编钟为东周时期(战国早期),周王族诸侯国中姬姓曾国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体现了周王朝治国基础的礼乐制度 。总重2567公斤,长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短钟架长335厘米,高273厘米 。
曾侯乙编钟是考古所见最大、最重、音乐性能最完好的打击类乐器 。全套编钟重5吨,共65件钟,十二律齐备,每件合瓦形钟均能演奏呈3度音阶的2个音 。编钟上的铭文记录了一部金光闪烁的乐律经典 。1978年出土于随州市擂鼓墩1号墓 。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

Q3: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钟鼓类型是什么乐器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钟鼓类型是编钟 。
中国汉族古代大型打击乐器,编钟兴起于周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 。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 。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 。
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发现中国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编钟,那时候的编钟一般是由大小3枚组合起来的 。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编钟数目就逐渐增多了,有9枚一组的和13枚一组的等等 。1957年,在我国河南信阳城阳城址出土的第一套编钟13枚演奏的东方红乐曲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响太空 。
编钟简介:
编钟是中国汉民族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是钟的一种 。编钟兴起于周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 。编钟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每个钟敲击的音高各不相同 。由于年代不同,编钟的形状也不尽相同,但钟身都绘有精美的图案 。

Q4:编钟 简介
编 钟 简 介
1978年春夏之交,在地下沉埋了2400余年的国宝编钟,随着曾侯乙墓的发现、发掘而闪亮问世,重放异彩 。一时间举世瞩目,国人为之骄傲,世人为之倾倒 。
曾侯乙墓位于湖北随州市曾都区城西两公里的擂鼓墩东团坡上,系一座呈卜字形的大型岩坑竖穴木椁墓 。1977年秋,当地驻军在扩建营房时发现该墓 。1978年3月,文物考古部门组织联合勘探,5月上旬开始挖掘,6月底野外清理首战告捷 。通过出土博钟上的铭文鉴定,这是战国早期诸侯国曾国君主名乙的墓葬,故亦称曾侯乙地宫 。
该地宫似一座超豪华的“三室一厅”,东室放置主棺一具、陪棺八具;西室放置陪棺十三具;北室放置兵器、车马器及竹简;中厅大约是墓主人的音乐室、礼宾接待厅,内置大量礼乐器;在东室通往中厅的门洞处置放狗棺一具 。地宫东西长21米,南北宽16.5米,距地表深13米,面积为220平方米 。整个椁室由底板、墙板、盖板共171根巨型长方木铺垫垒迭而成,使用成材楠木达500立方米 。木椁顶面及四周填塞防潮木炭6万公斤,木炭之上努筑青膏泥、白膏泥,上面盖铺石板,再努筑五花土直达墓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