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高考550分偶遇月入2000的洗碗工作?校企满载而归,学生难以释怀

招聘|高考550分偶遇月入2000的洗碗工作?校企满载而归,学生难以释怀

文章图片

招聘|高考550分偶遇月入2000的洗碗工作?校企满载而归,学生难以释怀

文章图片

招聘|高考550分偶遇月入2000的洗碗工作?校企满载而归,学生难以释怀

文章图片


或许不少人都看到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双选会上出现的情况 , 不少人感叹——学历的意义到底在哪?
或许它并没有成为走向理想工作岗位的敲门砖 , 反而成为了大家下不来的高台 。
事情的经过大概就是:

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双选会上 , 多家酒店餐饮企业也参加招聘 , 当然并不是说不可以 。 但他们这些应届大学生准备的职位真的是让人无法接受——服务员、前台、凉菜师傅和洗碗工 , 甚至还有荒唐的岗位——会计兼出纳——这难道不是对人家财经院校的一种侮辱吗?
再说工资待遇 , 前台接待5到7千;传菜生4到5千;荒唐岗“会计兼出纳”5到8千;收银员2000到2999元;全媒体记者2千元 。
真的应了那一句——三千找不来一个农民工 , 却能招聘到大把的大学生 。

所以说 , 这样的现实不仅仅给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学生一记响亮的耳光 , 也让大家对这所学校 , 甚至城市 , 感到些许失望 。
据了解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在河南省内的招生分数并不低 , 已经成为继郑大河大之后的第三高的院校 。 甚至有同学现身说法 , 当年自己高考成绩550分才进来 , 如今却被月薪两千块钱的工作岗位筛选 , 这种落差 , 我无法用文字表达 。
事后 , 有回应称:
这种情况是出错了 , 他们本来是想招聘一些大中专的学生, 因为仓促没来得及更换招聘的海报 。

这种回应或许能减轻带给学生的侮辱与伤害 , 但是我所不理解的是 , “会计兼出纳”又是怎么一回事?招聘过去让他们监守自盗、知法犯法吗?难道这也是仓促之举所造成的吗?
我想 , 这种现象所映射的是 , 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 , 学校和企业真是满载而归 , 唯独学生成了“工具人” 。
真的是企业在侮辱学生吗?从本质而言 , 学校的责任也不容忽视 。
什么样的企业进学校 , 学校负责学生就业的部门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的 , 你把什么样的企业放进来 , 也恰恰说明学校和所培养的价值就是这样 。 很明显的例子是 , 南京某大学就敢明确说 , 月薪低于8000元不要来我们学校招聘 。 同样 , 深圳大学当年也是 , 校领导就敢站出来为毕业生说话 。

对比之下 , 我觉得是不是我们学校有些妄自菲薄了呢?
这也不难理解 , 学校和企业之间有些具有合作关系 , 人家就能进来招聘 。 如果学校审核不严格 , 人家交了相应的费用 , 学校也会向对方发出邀请函 。
最后的结果是 , 学校给专业辅导员施压 , 辅导员给学生施压 , 他们的目的是为了保住就业率那个高达99%的数字 , 却不会考虑太多学生的感受 。 相同的是 , 企业招聘到一批应届生 , 填补了岗位的需求 , 还获取了一定的政策扶持 。 这双方可以说是收获都很大 。
唯独学生变得迷茫、焦虑 。

我也参加了河南某地方的一所双选会 , 师弟师妹们给我的感觉就是 , 他们已经失去了一定的个性 , 反而对招聘单位所说的话全部接受 , 给我的印象是 , 他们对就业是一无所知、毫无准备的 。 因为他们当时就考虑过考研究生 , 如今成绩出来之后才考虑就业 , 他们甚至连一份像样的简历都没有 , 和面试官交流的时候也是磕磕绊绊 。 并不是说 , 整体素质差 , 而是我觉得他们会吃亏 。 如果你在气势上被面试官压倒 , 你怎么去展示你的优势 , 又如何向对方提条件?
因此 , 我认为 , 学校在就业指导这方面做的工作也不够 , 而学生对未来就业的认知和前期的探索与了解也是知之甚少 。 在这种矛盾之下 , 最后大家就“稀里糊涂”签了就业合同 。
当然 , 我觉得咱们大学也不要过于妄自菲薄 , 更不能否定我们省内的城市 , 如果我们大家都想逃离 , 最后就会造成 , 我们可能越来越弱 , 有时候如果待遇合适 , 我们也应该讲一些情怀 。
借此机会 , 我也想给大家分享一些就业的经验:

1.有清晰的认识 。 如果你考研是盲从的 , 那么你就业就一定不要再这样 , 首先要有自己的需求和对自己的认识 , 适合做什么 , 想去挑战什么职业 , 想要什么样的待遇 , 大环境是怎么样的 , 这些问题你都要清楚 , 这样你才能有一个清晰且符合实际的目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