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医保个人账户“先天缺陷”已成共识,未来一段时期内不会取消


专家:医保个人账户“先天缺陷”已成共识,未来一段时期内不会取消

文章插图

今年2月 , 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因减少了划入个人账户资金引发了部分参保人的高度关注 , 医保个人账户下一步的改革方向也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 。
25日 , 针对部分群众对改革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划入减少有疑问 , 对改革后看病就医便利性有顾虑等方面的问题 , 国家医疗保障局有关司负责人回答了采访人员提问 。
国家医疗保障局有关司负责人表示 , 此次改革的核心 , 是用调整个人账户的划入方式 , 来“置换”普通门诊统筹报销 。改革涉及利益调整 , 不少参保人划入个人账户的资金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特别是考虑到我国各地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 医保政策存在一定差异 , 国家医保局会一直坚持稳步推进 , 努力处理好改革前后的政策衔接 , 逐步实现改革目标 。
一位参与门诊共济制度政策咨询的专家对第一财经表示 , 医保个人账户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 它存在的“先天缺陷”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医疗保障的形势 , 这是医保界的共识 。在门诊共济改革政策讨论的时候 , 至少有一半专家建议直接取消个人账户 , 将全部资金用于建立门诊统筹 , 但考虑到社会的接受度 , 最终文件采取了当前这个过渡性的方案 。
虽然以门诊统筹来替代不完美的个人账户是改革的大方向 , 但第一财经采访的专家们均认为 , 按照“改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相关政策要求 , 我国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不会取消 。
医保个人账户难以满足“保健康”需要
我国职工医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保障模式 , 1998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下称《决定》)标志着我国职工医保制度正式建立 , 实施了40多年的公费、劳保医疗制度终结 。
《决定》采取了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费的筹资机制 , 其中单位费率为工资总额的6%左右 , 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 , 单位与个人缴费责任分担比例约为3:1 。
具体而言 , 就是由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费 。单位缴费的一部分和职工个人缴费的全部 , 划入个人账户 , 主要用于保障普通门诊和购药费用 。单位缴费的另一部分形成统筹基金 , 主要用于保障参保职工住院费用 。《决定》将单位缴费进入个人账户的比例最终确定为30%左右 , 在这个文件之前的几年 , 有试点文件还曾提出单位缴费部分划到个人账户不低于50% 。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对第一财经表示 , 当年在基本医保制度设立个人账户是中国的独创 , 起因主要是当时在医保基金保障水平不太高的情况下 , 通过设立个人账户来制定自我约束的机制 , 但运行了20多年后 , 个人账户出现了很多问题 ,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公平性很弱 , 年轻人和身体好的 , 个人账户中存了大量结余 , 但身体不好或是有慢性病的老年人 , 个人账户的钱是不够的 。
东南大学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张晓认为 , 我国1998年建立的“统账结合”模式是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改革与创新的肇始 , 是医保制度历史必然和改革的现实最佳选择 , 符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国情和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具体需求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 , 医保制度完善和政策优化改进也面临挑战 , 提出了更高的改革要求 。
关于我国为什么要启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 , 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表示 , 随着20多年来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 , 个人账户风险自担、自我保障门诊费用的方式 , 已越来越难以满足保障群众健康的需要 , 具体表现在“三个不适应” , 即不适应日益慢性病化的疾病谱 , 不适应医疗技术的飞速进步 , 不适应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 。
数据显示 , 全国居民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超过85% , 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 。2001年到2021年 , 门诊服务量快速增长 , 全国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数从19.5亿次增至80.4亿次 , 增长了312% 。个人账户有限的资金积累 , 难以适应参保人对门诊需求的大幅增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