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证好考吗 管理人才

管理人才(人力资源证好考吗)
口述:卫诗,著名战略管理专家,北京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首席专家 。
采访:叶
来源:正和岛决策参考
正岛的决策参考特别策划了“创新”这个话题 。本文是系列文章之一,节选自12月刊 。
01.企业间对核心人才的争夺愈演愈烈 。
随着竞争的加剧,核心人才(高端技术人才、自主创造业绩的企业家、高级管理人才等 。)对企业价值创造有重大影响的人在组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企业间对核心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
争夺企业核心人才的背景主要有三个:
第一,高科技领域的竞争
没有高科技的竞争,核心人才的问题不会像今天这样突出 。
比如芯片加工领域,核心人才非常匮乏,大陆、台湾省、美国、韩国都加入了竞争,可以说是惊心动魄 。
一方面,待遇,不仅是现金奖励还有期权,超乎想象;另一方面,为了阻止核心人才的流动,一些企业甚至采用诉讼等更为极端的方式 。
第二,产业整合
目前很多行业都在整合 。企业一定会下大力气争夺与价值创造关联度高的人才,构筑竞争壁垒 。这样其他人就没有机会了 。
企业在抢夺核心人才时,往往会出现马太效应 。人才多了,业绩会提高,资本市场估值往往会提高,付出的资源会越来越大,对竞争对手构成更大的壁垒 。
现在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就是核心人才越来越“贵” 。类似影视剧,在剧本和题材差不多的情况下,明星的作用越来越大 。
第三,企业从机会增长转向能力增长 。
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从规模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这意味着很多行业失去了红利,进入了存量时代 。
以前很多企业产能不足,因为市场的增加,总能分得一杯羹 。但在存量经济时代,只能靠能力 。以前有些企业没有能力基础,突然遇到新的竞争,对人才的需求变强 。
很多企业没有核心能力,能力的载体主要是人才 。在人类中,可以复制的知识称为“显性知识”,不能复制和传递的知识称为“隐性知识” 。
核心人才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来,企业只能向外寻求和挖掘,甚至在国际上寻求 。
比如华为的计算机算法研究部门,需要数学家,但华为肯定没有,所以需要放眼全国甚至国际范围 。
华为有一个用人理念:所有资源(人力、物力等)的分配 。)跟随核心专家 。核心专家在哪里,资源就投入到哪里 。如果核心专家在法国,他们会在法国设立研究所 。
2.选择核心人才的误区
核心人才有两种: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管理人才大多靠内部培养,外部引进成功率不高 。整体来看,核心人才的选拔呈现出“悲剧多,喜剧少”的局面 。
有几个原因:
误区一:核心人才匹配度有问题 。
比如很多核心人才在其他企业专业工作,到了新的企业,经验不一定合适 。
比如企业办研究所,引进中国顶尖科学家 。但是科学家主要做基础研究,企业需要应用研究 。这个时候,人才和企业的契合度就出现了问题 。
误区二:对核心人才的期望不准确 。
中小企业面临很多这样的问题,总希望找个“大神”帮忙解决 。其实外面的“大神”很少,就算有,也不一定是这个领域的“大神” 。
有些人长期在大机构工作,做的是狭隘的专业工作,而私企则需要独立,处理来自各方面的矛盾 。
所以大机构以外的人不一定适合 。比如这种人,就像在大机构的合唱中唱声部(比如男中音) 。在那个声部,他很优秀,一首歌只需要唱几句 。
私企要“二人转”演员,分工没那么细 。要求你会唱歌,会跳舞,会打快板,会相声,会表演魔术:吹,打,唱,比相声演员更全面 。如果请了专业的合唱从业者,那期望就错了 。
企业选人还存在一个问题,一些核心人才没有经过仔细研究 。有些人看起来是核心人才,其实不是 。
误区三: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 。
我们也看到很多企业把候选人带进来之后,人才得不到多少任用,造成双输的局面 。首先,企业输了 。不仅选错了人,还付出了机会成本,不仅没有发展,还阻碍了发展 。
很多企业在待遇上喜欢采取“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老人和新人收入差距太大 。以前企业的人才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大概都是讲感情,讲关系 。有的人跟老板打拼了几十年,老板觉得他没前途,工资也比较低 。新人工资更高 。
这两种方法就是悲剧的起源 。原因很简单 。一个企业有100个人,一个高收入的人来了,其他99个人的信心和积极性就受挫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