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推广渠道及应用技巧介绍 移动营销的模式有哪些

"
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以及4G和无线网络在中国的全面应用,将移动营销推上了营销热点话题的榜单,并且自2013年移动互联网营销元年以来,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
但是移动营销的主体是谁呢?它有哪些营销模式?什么因素影响这些模式?广告主选择平台的标准是什么?进一步思考,它有什么社会价值?很少有人能回答所有这些问题 。12月8日,在由TopMarketing主办的金触2016全球商业创新峰会上,一直专注于移动广告程序化解决方案的疯人院CPO黄给出了答案 。
黄立斌将这些问题的答案包含在《七个思考》中 。
首先要思考的,对于内容生产者(媒体)来说,在营销模式的选择上,是要整合还是要聚焦 。七年来,整个移动营销经历了从注重规模到交换效率,再到效率的转变 。相应的,营销模式也实现了从综合型中小媒体联盟向聚焦型程序化交易平台(交易所)和供应商平台(SSP)的转变 。
第二个想法是,对于代理公司来说,是站在媒体方,广告主方,还是第三方方 。以媒体为代表的供给方和以广告主为代表的需求方构成了移动营销的两大主体,但要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一个能够提供中立的第三方服务的第三方数据平台必不可少 。随着时代和需求的变化,媒体立场、广告主立场或第三方立场的选择非常重要 。
第三点,对于营销平台,是做SaaS平台还是代理 。黄分析说,两者各有利弊 。其中,SaaS平台存在技术门槛低、投入大的问题,而代理服务最大的风险在于缺乏预付款和战略资源 。
第四,营销对目标受众的影响是否取决于传统内容和创意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直接启发或间接潜在引导 。黄认为两者结合是符合国情的广告模式 。
第五,营销影响目标受众的方式是“感知”还是“影响” 。【/s2/】我们是把观众和流量当成一个被动的角色去被认可,还是认为粉丝其实是有主动影响力的?这是一个很难的产品定位问题 。
第六,移动营销对受众的存在层面还是意识层面有影响?黄立斌表示,VR、AR、MR的出现模糊了观众对存在和意识的定义,也将点燃品牌和商品引导观众的新模式 。
第七,关于移动营销的社会价值 。黄认为,移动营销的社会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即创造不同时代的群体文化和肩负起引导受众正能量的时代使命,形成社会价值观的共鸣,连接受众之间的使命感和荣耀感 。
要了解黄立斌在金洽会上分享的所有内容,请参考以下演讲速记:
好了,各位,关于移动营销的模式,我总结了7点 。
第一,在营销模式的选择上,是要整合还是要聚焦,从流量和受众的角度都有不同的考量 。比如刚刚分享的辣妈帮,不仅具有媒体属性,还可以通过流量的聚合来变现 。至于变现模式,从最初简单的页面收费,到软文、内容的植入,再到垂直领域的深耕,这个过程体现了媒体在展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营销模式的转变 。
在移动营销发展初期,大概6、7年前,流量的价值还没有被广大品牌认可的时候,一般都是整合流量来匹配价值交换 。发展到中期,广告主已经发现了流量在品牌推广中的价值,他们会思考是否能促进品牌交易,于是实现了价值交换模式的转变 。
在过去的七年里,整个移动营销模式从注重规模转变为注重交换效率 。最后,品牌广告主觉得我在移动营销上投入了这么多预算,下一步销量和营销能否更多的展示在ROI上,于是开始注重效率 。在这个过程中,移动营销的定价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
同时,定价模式的不断变化使得价值交换承担了巨大的风险,因此商业模式也逐渐从前期向后期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定价模式,对整个生态影响很大 。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程序化购买在中国发展很快,但也有很多挑战,比如如何衡量广告投放后的受众转化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感觉到国内媒体的商业氛围和国际媒体有很大的不同 。
在国内,强势媒体有很强的议价能力 。对优质资源的掌控,尤其是随着很多优质IP的开发,使得他们不愿意放弃定价权,把优质资源放到不可预知的平台上 。
我该怎么办?我们也想推动国内程序化购买的发展,让媒体和广告主通过流量更快的触达和与受众交流 。一些适应国情的新型营销模式应运而生 。例如,去年年底,一种新的名为“PDB节目观众预约”的本地创新模式应运而生 。这种模式针对的是前五名这样的优质媒体 。
作为强势一方,他们不愿意把最优质的资源投入到节目中,让别人来挑观众,因为这样会失去网络延时带来的变现价值(大家都知道视频媒体在变现过程中有网络延时的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针对中国特定的国情和网络条件,出现了利用程序化观众预约提高交易效率的购买模式 。现在可以看到,这种模式已经逐渐被市场认可 。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可以看到,程序化购买除了提高效率,还得想办法保住广告主的利益 。最近几周,我们看到许多中国当地的专家团队正在采取行动促进生态品牌的安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