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南飞,去的是哪个“南方”? 候鸟的迁飞

候鸟的迁徙(鸟往南飞,去哪个“南”?)
前不久,院子二看到一个视频:一些非法捕捉的鸟类在东北某地被解救,却错过了迁徙时间 。为了帮助它们去南方过冬,人们把它们赶了2000公里,然后把它们放了 。
这似乎是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 。但看完视频后,二的心里有些疑问:坐车送鸟去南方真的合理吗?鸟儿南飞的目的地在哪里?
一支箭,破译鸟类的飞行路线
岁月悠悠,候鸟总在秋春来 。秋天过后,所有的候鸟都去了哪里?去年秋天春天你见过同样的鸟吗?
为了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人类思考了两千多年 。

(来源:veer)
在中国先秦时期,有人对此感到好奇 。尤其是宫女和公主们,平日里没什么好玩的,就在宫里抓住家里的燕子,用彩帛绑上,看第二年还会不会回来 。古希腊的欧洲人也思考过鸟类冬天消失的现象 。亚里士多德受家燕筑巢行为的启发,认为家燕在冬天挖洞并在里面冬眠,就像众所周知的蟾蜍一样 。即使没有人见过埋在地下的家养小燕子,但由于亚里士多德代表的权威性,当时大多数人都把这种说法当作标准,从不质疑 。
但是自然的真理不会因为权威而改变 。随着人们智慧的进步,与亚里士多德结论不一致的证据不断出现 。1822年,一只在鸟类迁徙研究史上非常著名的白鹳出现在一个德国村庄附近 。白鹳是欧洲常见的鸟类,关于这种白鹳的传说是它的脖子上有一支长约80cm的箭,也可以说是一支长矛 。这种武器来自中非的一些部落 。正是这支箭让人们知道了这只鸟的轨迹:它在冬天穿越地中海,抵达非洲,不幸被非洲人击中,又活着飞回欧洲 。之后,人类又记录了另外24只身上中箭的白鹳 。这些倒霉又幸运的白鹳被称为Pfeilstorch,在德语中是“箭鹳”的意思,也就是“箭鹳” 。
第一个Pfeilstorch现在作为标本存在于德国罗斯托克大学 。除了在鸟类迁徙研究史上的象征意义,这些鸟类的坚忍不拔也令人难忘——在箭伤后,它们不得不从非洲的越冬地穿越撒哈拉和地中海,穿越3000公里回到欧洲 。

第一个Pfeilstorch
(图片来源:罗斯托克大学动物园)
简易鸟环记录
1899年,一位丹麦教师莫滕森把不同号码的铝环放在鸟的腿上来研究鸟的迁徙 。他的做法有点类似古代宫女给家燕送彩帛,但显然更科学更系统 。这种标记方法被称为环标,因其简单而迅速得到世界各国鸟类学界的认可,专门的环标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1983年,鸟类学家张福云等人在mainland China青海湖进行了第一次鸟类环志工作 。目前,中国已成为亚洲环鸟数量最多的国家 。
有必要重新捕捉鸟类进行回收,但世界是多么广阔 。回收率显然不会太高,大型鸟类可以达到20%以上,小型鸟类甚至不到0.1% 。20世纪90年代,鸟类学家开始使用旗帜来研究候鸟的迁徙,尤其是水鸟 。旗帜和金属环一样,绑在鸟腿上,不同的是旗帜是有颜色的,不同地区的鸟旗颜色和组合都不一样 。通过国旗颜色组合可以确定环形标志的位置,如果能够清晰地读取上面的代码,就可以识别出个人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望远镜或长焦镜头发现,不需要重新捕捉和回收,效率更高 。

上绿下蓝的组合表明蒙古沙鸻00J的个体环属于江苏条子尼 。
(来源:海)
在世界各地,画一幅鸟类迁徙的图画
通过世界各地的站点和观鸟者提供的观察记录,我们可以知道鸟类从哪里来,去哪里,经过哪里,并勾画出它们的生活轨迹 。目前全球分为九条主要迁徙路线,其中三条经过中国 。

世界九大候鸟迁徙路线(来源:全球迁徙区网)
鸟类记录是全球科研合作的典范 。即使在冷战时期,学术交流也没有完全停止 。1964年,朝鲜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所长元洪谷在平壤记录了一只戴着日本脚链的北方椋鸟 。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朝鲜和日本的鸟类学界无法直接交流 。袁的信通过俄国寄到了日本的山鸟研究所,他想知道这只北方八哥的详细年轮信息 。根据脚链编号C7655,日本鸟类学家检索了脚链的记录,发现这只北方椋鸟于1963年在韩国首尔被Won Pyong Oh环志 。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两位鸟类学家都姓袁,这绝非偶然 。这背后有一个悲伤的故事:袁是袁秉云的父亲 。因为韩朝分裂,一家人在战争中失散,天各一方 。已经十五年没有消息了 。环鸟的重捕率很低,父子两地再次抓到同一只鸟的概率更小 。奇迹般地,他们通过一个小小的脚链知道对方还活着 。不幸的是,他们从未见过面 。袁先生于1970年去世,直到32年后的2002年,袁秉云才得以看到父亲的墓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