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宁心的五味子 五味子图片

五味子图片(五味子补肾宁心)
五味子的传说故事
很久以前,在长白山脚下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年幼的苦娃 。从小父母双亡,她靠给一个叫刁的社员放牛为生 。刁元崴根本不把苦娃当人看 。她经常挨饿受冻,稍有疏忽就挨打 。几年后,苦娃骨瘦如柴,得了一场大病 。刁元崴对库娃的病充耳不闻,每天强迫他干活 。苦娃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每当夜深人静时,她想起死去的亲人,就忍不住要哭 。她只是默默的请求观世音菩萨保佑自己 。
有一天,刁元崴看到苦娃病得越来越重,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就派人把苦娃扔在树林远处的草地上 。精疲力竭、奄奄一息的苦婴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这时,一只喜鹊从远处飞来,把嘴里的一些种子撒在库娃旁边的草地上 。当库娃醒来时,她看到身边长着小树,藤蔓相连,郁郁葱葱,一串串红黑香的果实挂满枝头 。苦娃饿极了,看到水果喜出望外,摘了一大把塞进嘴里 。她只觉得酸甜苦辣咸,很爽口 。吃完后,他觉得神清气爽,神清气爽,库娃的病居然被这些野果治好了 。因为这种果实有五味,库娃就给它取名叫“五味子” 。几年后,“五味果”爬满了长白山脚下的沟岔 。穷人无论患什么病,只要吃了五味果,所有的病都会消除 。

五味子的医书记载五味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神农本草》中被列为上品 。宋代名医苏颂对五味子的描述是这样的:“五味是皮内酸甜,核内苦涩,都是咸的,可见五味 。”因此得名五味子 。黄帝内经说:“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五味子五味皆有,所以药王孙思邈说“五月常服五味子,补五脏之气” 。清朝光绪皇帝遵循药王“六月服五味子益肺,上补源,下补肾”的训练 。他常在六月初用五味子,泡半天,煮去渣,熬成糖浆蜂蜜收膏”强身健体 。
医学家李称赞五味子为“生津之要药,妙收之涩”,说“五味子入肺、肾经,滋养肾经所缺之水,收肺气所散之金,除烦清热,生津止渴,补虚痨,强气养阴 。”五味子五味皆有,独酸味胜 。以其涩味,中医认为有止咳、平喘、解酒、发汗、止泻的功效 。《伤寒论》说“凡咳嗽者,总加五味子、干姜,甚有深意 。”日本人曾美《河汉医学考证》将其命名为“酸神” 。

五味子的性能主治五味子是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俗称“五味子”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熟,再晒干,以去除果梗和杂质 。临床上常用或用醋、酒或蜂蜜蒸干 。不规则的球形或扁圆形,表面呈红色、紫色或暗红色,有皱缩和油状外观;有些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 。味酸、甘、温,入肺、肾、心经,有收敛涩肠、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 。常用于慢性咳喘、梦遗遗精、遗尿尿频、慢性腹泻、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止渴、心悸失眠 。
临床应用
1.慢性咳嗽和哮喘
味道酸、涩、甜、润,能敛肺气,养肾阴 。是治疗慢性咳喘的重要药物 。对于肺虚久咳,可配罂粟壳,如五味子丸(养生家宝) 。治肺肾两虚之气喘咳嗽,常与山茱萸、熟地黄、山药等同用,如《都气丸》(宗彝仁济主编) 。本品长于敛肺止咳 。其与麻黄、阿莎丽和干姜组合使用 。可用于冷饮引起的咳喘,如小青龙汤(伤寒论) 。
2、自汗、盗汗
【补肾宁心的五味子 五味子图片】本品五味俱全,以酸味为主,长于敛肺止汗 。治自汗盗汗,与麻黄、牡蛎同用 。
3、遗精、遗精
本品味甘、涩,入肾,能补肾固精 。常用于治疗肾虚、视疲劳引起的遗精、遗精 。遗精者,可与桑螵蛸、附子、龙骨同用,如桑螵蛸丸 。治梦遗,常与麦冬、山茱萸、熟地黄、山药同用,如麦味地黄丸(宗彝金鉴) 。神农本草:“主理益气,咳出之气,劳而使人瘦,补虚,强阴,益男子精” 。
4、慢性腹泻
味道酸涩,能收敛止泻 。对于脾肾虚寒久泻者,可用吴茱萸煎服,研成末,米汤送服,如五味赞散(普济本纪方);也可与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配伍,如申思丸(内科学文摘) 。
5、津伤口渴,口渴 。
本品味甘益气,酸生津,有补气生津、止渴之功 。常与人参、麦冬配伍,用于治疗热伤气阴、多汗口渴等症,如生脉散 。治阴虚内热、饮酒过度引起的消渴,常与山药、知母、天花粉、黄芪等配伍,如俞晔汤(西医经验记载) 。
6、心悸、失眠、多梦
本品不仅能补益心肾,还能安神 。治阴血不足,精神失养,或心肾不交所致的心悸、失眠、多梦,常与麦冬、丹参、生地、酸枣仁同用,如天王补心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