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职场心理学:为什么要学会“装醉”?

心理学|职场心理学:为什么要学会“装醉”?

文章图片

心理学|职场心理学:为什么要学会“装醉”?

【心理学|职场心理学:为什么要学会“装醉”?】人和人之间的信任薄如纸 , 所以需要酒 。
有了酒 , 就会有喝酒的人 。 喝酒的人多了 , 自然也就有了酒的文化 。 有了酒的文化 , 也就有了研究酒的文化的人 。
而 , 酒文化不仅仅是礼仪习俗 , 更是突破心防的重要手段 。 所谓“感情深一口闷 , 感情浅舔一舔” , 所谓“酒桌之上 , 生意好谈” , 所谓“你是哥我是弟 , 我干了你随意”……

从酒文化开始诞生到现在 , 无论是官场 , 战场 , 商场 , 还是情场 , 都离不开“酒场” 。 自然而然地 , “酒” , 也就不在再只是一种简单的饮料 。 毕竟 , 即便是“茶” , “咖啡”这两种各自独霸东西一方的饮品 , 也无法取代它的地位 。
“酒” , 最大的特点就是“能醉人” 。 “能醉人” , 而且是能愉悦且合法合理地“醉人” 。 这一点 , 使其他饮料望尘莫及 。 愉悦且合法合理的竞品 , 它不醉人 。 能醉人的其他竞品 , 难免牵涉到神经系统 , 多数不合法 。
那么为什么人们那么需要“能醉人”这个功效呢?因为人和人之间的信任薄如纸 。 虽然不至于像刘慈欣的《三体》所写的那般黑暗 , 人人都是带枪巡狩的猎人 , 但是也是彼此防备 , 互相忌惮 。

在社会上行走的人 , 大多信奉黄金教条:“害人之心不可有 , 防人之心不可无 。 ”即便是亲兄弟 , 一但聊上了利益 , 那也免不了勾心斗角 , 尔虞我诈 。
从古至今 , “信任”一直是最高昂的硬通货 。
而“酒”可以创造“信任” 。 即便这种“信任”转瞬即逝 , 又如空中楼阁 。 但是那的的确确是某人心防薄弱 , 精神错乱的绝佳时刻 。 不少商场老手借此签下大量的单 , 不少猎艳高手借此虏获不少的心 。
小小一瓶酒 , 乾坤大大有 。
但是这所谓的“酒里乾坤大” , 说一千道一万 , 来来回回就是那个字——“醉”!有人劝酒 , 逼酒 , 敬酒;有人挡酒 , 躲酒 , 逃酒;有人借酒消愁 , 有人酒后乱性 , 有人趁酒发癫 , 有人拿酒壮胆 。
可以说 , “酒”便是对“醉”的利用 。 因为“醉酒”好办事 。 喝醉了的人 , 其神经系统遭到一定的影响 , 其判断力 , 分析力 , 观察力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制 。 内在世界对于律法和规则的遵守程度也在不断地崩解 。

“醉了”好办事 , 对于想办事的人是如此 , 对于不想办事的人来说 , 就是另外一件事了 。 所以“装醉”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 因为不能“醉” , 又不得不“醉” , 所以折中的方法就是“喝一点 , 但不多” 。
人们期盼对方“喝醉” , 但同时又希望自己“没醉” 。 在这场看似“突破信任”的游戏中 , 彼此之间却在无形之中陷入到新的猜疑里面 。 因为大家普遍相信 , 在酒精的麻醉下 , 谁保留的清醒多 , 谁就能占据有利的位置 。
“酒量大”虽然很好 , 但是“装醉”将获得更多的优势 。 但是 , “装醉”就等于“不信任” , 所以酒桌装醉 , 是对演技和心理素质的极致考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