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骗,互联网时代的一场新型“博弈”( 二 )


他指出 , 电信网络诈骗屡禁不止 , 一方面因为公民各类信息泄露严重 , 这无疑给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基础设施 。另一方面 , 违法犯罪成本低 , 所得收益大 , 电信网络犯罪通常采取广撒网的方式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 即便十人甚至百人当中有一人中招就可完全覆盖其成本 。此外 , 案件侦破难度大 , 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且犯罪主体80%在境外 。
从电话到互联网平台诈骗:个人信息泄露致“精准诈骗”2016年8月 , 山东临沂的准大学生徐玉玉因被诈骗电话骗走学费 , 郁结于心最终心脏骤停 , 经医院抢救不幸离世 。徐玉玉被“精准诈骗” , 其录取信息的暴露一时间成为舆论焦点 。
互联网时代 , 大众在享受互联网高效、快捷、便利的同时 , 大量信息也在不停地上传和下载 , 其中就包含个人信息 。而一旦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掌握 , 最终可能导致个人被“精准诈骗” 。
高艳东称 , 个人信息泄露源头包括互联网企业 , 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 。此外 , 不法分子会利用软件爬取数据和信息 , 也存在公司内部黑鬼倒卖信息 , 存储介质和信息的服务器防控能力有限 , 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较弱等问题 。
蚂蚁集团大安全技术部总裁李俊奎对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说 , 电信网络诈骗有明显的团伙化、专业化趋势 , 已经形成了分工严密的产业链条 , 包括专门售卖信息、信息倒卖的人员 , 诈骗团伙拿到这些信息后 , 构造各种各样的骗局 , 骗取受害人财产 , 再通过水房、地下钱庄、跑分平台(均指洗钱的平台) , 把资金卷走 。所以电信网络诈骗链路复杂 , 分工明确 , 手法专业 。
腾讯安全灵鲲反诈团队负责人也称 , 不法分子通过个人信息 , 将受害人按照不同标签进行分类 , 然后针对不同标签人员进行针对性诈骗 。例如:针对单身、事业有成的男性或女性进行杀猪盘诈骗;针对居家带娃的年轻女性进行刷单类诈骗;针对频繁网络购物的人进行订单退款类诈骗等 。在对人群进行标签化后 , 不法分子会有专业的供料组去收集受害人更多的个人信息 , 有专业的剧本组去创作沟通话术 , 还有技术组去开发诈骗用的APP、网址等工具 , 最后由键盘手与受害人进行一对一的沟通联系、实施诈骗 。
他表示 , 目前来看 , 主要诈骗途径已经逐步从电话过渡到互联网平台 , 电信网络诈骗中网络工具的利用成为主流 , 特别是仿冒网址、招聘APP以及理财APP等 。
《反电诈法》规定 , 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依照本法规定对有关涉诈信息、活动进行监测时 , 发现涉诈违法犯罪线索、风险信息的 , 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 , 根据涉诈风险类型、程度情况移送公安、金融、电信、网信等部门 。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完善反馈机制 , 将相关情况及时告知移送单位 。
科技反诈 , 互联网企业如何做好“看门人”?蚂蚁集团安全风控智能部总监金宏对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称 , 从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角度来看 , 可解释性、安全可靠性、数据隐私保护的特点能够有效反诈 , 值得去不断攻坚技术运用到反诈之中 。
市场主体究竟该如何做好“看门人”?从长期监管与治理的角度来看 , 通过技术手段监测与阻止电信网络诈骗、防患于未然 , 是反电信网络诈骗的主流力量 , 能够有效遏制电信诈骗犯罪 。
“大部分人不知道人工智能具体在做什么 , 但是知道它很牛 , 我们怎么样通过一些人工智能技术手段 , 让人工智能技术变得可解释 , 这一点非常重要 。”金宏称 , 黑产在不断演进 , 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 反诈的过程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 , 怎么让人工智能变得更安全可靠 , 值得重点研究 。
他表示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后 , 互联网用户数据受到更大程度保护 。电信网络诈骗的本质是黑产掌握了大量技术、信息 , 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方式骗取钱财 。从互联网企业的角度来讲 , 怎么样通过数据隐私保护的技术 , 让数据可用但不可见 , 既防止信息泄露 , 又通过生态之间联防实现反诈精准打击 ,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