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宝宝养成记:从哭泣、闹脾气的应对策略做起,三感很关键( 二 )


文章插图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完全忽略孩子,而是父母放下手头所有的事情,情绪平和、静静地坐在一旁陪着孩子 。
如果发现孩子的哭声有减弱趋势,就要立即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 。比如:“宝宝的情绪终于平静下来了,好厉害呀!”说完这句话后,宝宝可能又会进行新一轮哭闹,父母也只要继续积极性忽略就可以了 。
多试几次,孩子通过哭闹来达成需求的习惯,就可以渐渐打破了 。
当然,这仅限于三岁以上的孩子,三岁以下孩子的哭闹通常是不带有目的性的,纯粹是心理或生理上的需求,此时父母要无条件满足 。
另外,如果时常运用这种方法,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安全感的库存多,才不会一次性透支或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
本质上来说,孩子需求不被满足、遇到麻烦或是对目的的表达不够清晰,都下意识哭闹,是低情商的一种表现 。
而想要培养出高情商宝宝,减少哭闹,使其正确面对问题,父母就需要培养他的“三感” 。
02高情商宝宝养成记:培养三感很关键
自我绝对论中,提到了三个重要因素,可以影响孩子的自我驱动力,分别为能力、自主和归属 。
这都是孩子与生俱来的需求,如果可以同时拥有,心理满足度就会很高,孩子就能自发表现出高情商,而无需外力推动 。

高情商宝宝养成记:从哭泣、闹脾气的应对策略做起,三感很关键

文章插图
对应的三感,就是亲密感、力量感和掌控感 。
1)针对燃料用完,家长要着重培养亲密感
很多时候,家长自认为和孩子足够亲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亲子之间的联结是否足够强,要由孩子自己来判断 。
有时父母自认为什么对孩子好,便自作主张替孩子做了决定 。
比如孩子想玩轮滑,家长觉得不安全,便直接给孩子买自行车替代 。在孩子表现得不配合时,父母的脸就阴沉下来,加以数落 。
实际上,这样的“为你好”根本没有考虑孩子真正的需求,误认为很亲密,不用再征求孩子的意见 。
真正的亲密感,指的是孩子在父母身边觉得很踏实,知道无论自己做什么都会被接纳 。他感受到父母更多的是爱,然后才是教导 。
2)针对遇到麻烦无法解决而哭闹,家长要着重培养力量感
孩子对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无能为力,这是现实局限 。但父母要帮他累积出力量感,让他在做成功一件事后,自发地觉得自己很棒 。
家长不要以为孩子的记性不够,其实所有成功或失败的经历,都藏在孩子的隐性记忆里,当遇到一些重要的判断时,就会跳出来干扰 。
正确的处理步骤是:
●先去爱孩子,做到真正的共情,和他一起发牢骚 。
●之后,从其他方面培养他解决这项问题的能力,但不要替他直接解决问题 。
这都是为了让孩子下次再遇到这个问题时,能拥有更好的承受力,毕竟谁也没有办法保证永远一次成功,但力量感是告诉孩子“我可以做到” 。
高情商宝宝养成记:从哭泣、闹脾气的应对策略做起,三感很关键

文章插图
3)针对目的性哭闹,家长要着重培养掌控感
孩子产生自我意识,就是寻求对于这个世界掌控感的一次大爆发 。
在此之前,孩子没有什么自我概念,所有的生活都接受父母的安排 。可怕的两岁后,孩子会开始对父母说“不”,想要自己来掌控事件 。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要认清界限 。
类似穿什么款式的衣服、什么颜色的鞋,今天用哪个勺子吃饭等小事,都是孩子自己的事,他有权力自己决定 。
在一些孩子不能完全掌控的事情上,父母也不要着急代劳,可以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来提高他应对这件事情的掌控感 。
比如,当孩子做出一个可能不那么妥当的决定时,家长可以将可能会导致的后果提前告知,让他自己选择是继续还是更改 。
分清界限,是保护孩子掌控感的最佳方式 。父母千万不要越界,适当放手才能引导孩子独立成长,分不清界限就会让叛逆越来越强烈 。
哪怕孩子会犯错也没关系,只要父母提前预知后果,让孩子心里有个底即可 。
其实,培养宝宝的高情商,就渗透在日常的一件件小事中 。
当孩子遇到负面情绪或困难时,能不习惯性以哭闹解决问题,而是尝试着自己克服或寻求帮助,就说明父母的教育成功了 。
【高情商宝宝养成记:从哭泣、闹脾气的应对策略做起,三感很关键】Tags: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