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旁落权臣当道,幼主聪慧锋芒毕露——孙亮与孙綝之间的斗争( 二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又科兵子弟年十八已下十五已上,得三千馀人,选大将子弟年少有勇力者为之将帅 。”《三国志·吴书·孙綝传》:“连日续夜,大小呼嗟,败坏藏中矛戟五千馀枚 。”
按照小编的想法,这支军队的年龄不至于太高,也不至于太低,既不会太刺激孙綝,也不会让自己等待太久,而且拥有一定的战斗力 。这批军队在宫中与孙亮“俱长”,是孙亮的嫡系军队 。而且用将门子弟做将帅,也能靠这一层关系拉拢朝中的军方将领,加强自己的影响力 。孙綝对孙亮当然有所忌惮,他不敢上朝,自己长期居住在朱雀桥南,用自己的兄弟控制禁兵 。

皇权旁落权臣当道,幼主聪慧锋芒毕露——孙亮与孙綝之间的斗争

文章插图
二、为朱公主平反
在孙峻执政的时候,发生一次政变 。孙仪、张怡、林恂等人想杀死孙峻,但是事情败露,反被孙峻所杀 。在“二宫之争”中孙权的两个公主孙鲁班(因嫁全琮被称全公主)和孙鲁育(因嫁朱据被称朱公主)分属两个阵营,孙鲁班站鲁王孙霸,孙鲁育站太子孙和 。两个人就产生了矛盾 。孙鲁班利用这次政变诬陷孙鲁育,借孙峻的手将孙鲁育处死 。
《三国志·吴书·妃嫔传》:“全主因言硃主与仪同谋,峻枉杀硃主 。”
孙亮知道孙鲁育是冤枉的,于是为孙鲁育平反 。他询问孙鲁班案情,孙鲁班又借机发挥,说孙鲁育是被朱熊、朱损(朱据的儿子,曾经也算是孙鲁育的儿子,不过应该不是亲生)告发的 。于是孙亮诛杀朱熊和朱损 。
《三国志·吴书·孙綝传》:“责怒虎林督硃熊、熊弟外部督硃损不匡正孙峻,乃令丁奉杀熊於虎林,杀损於建业 。”
皇权旁落权臣当道,幼主聪慧锋芒毕露——孙亮与孙綝之间的斗争

文章插图
孙亮为朱公主平反这一手,小编认为有确立权威和否定孙峻的原因 。另外朱损是建业的外部督,朱损的妻子又是孙峻的妹妹,和孙綝也是堂兄妹或姐弟的关系 。所以孙亮可能是借机剪除孙綝的党羽,而从孙綝入宫替朱熊、朱损求情这件事上,可以看出这个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不过小编认为不能仅凭借姻亲关系就确定朱损是孙綝一党 。东吴上层社交关系十分复杂,不仅朱损,明确支持孙亮反对孙綝的全尚的妻子也是孙綝的堂姐,孙鲁班支持孙亮上位,却与孙峻勾连不清 。而且孙亮给孙鲁育平反,肯定要牵扯到诬陷孙鲁育的孙鲁班,而孙鲁育和她的夫家全家又是孙亮的支持者 。当然也有可能是孙亮和孙鲁班演了一出双簧戏 。总而言之,小编认为孙亮通过给孙鲁育平反而剪除朱熊、朱损两个孙綝的党羽这一种说法,有很大的可能,但不能完全确定 。
三、发动政变
在孙綝执政时期,曹魏发生规模巨大的“淮南三叛”,这次兵变也牵连到东吴和蜀汉两个政权,我们这里只说东吴 。诸葛诞畏惧司马昭的征召,于是在寿春起兵反抗司马氏,并且得到东吴的支持 。司马昭率领大军包围寿春的诸葛诞,孙綝率兵支援诸葛诞,但是没有成功,还以抵抗军令的借口杀死名将朱桓的儿子朱异 。这导致孙綝的个人威望大大降低;值得一提的是,在“淮南三叛”的过程中,全端、全怿、全辉、全仪、全静等全家子弟投降曹魏 。可能是这两方面的原因(孙綝名望降低,是下手的机会;孙亮的支持者全家的实力削减,给孙亮带来危机感),孙亮决定对孙綝发动最后的一击,不成功便成仁 。
皇权旁落权臣当道,幼主聪慧锋芒毕露——孙亮与孙綝之间的斗争

文章插图
孙亮与孙鲁班、全尚、刘承(一说刘丞)商议除掉孙綝 。具体计划是率领禁兵包围朱雀桥,利用自己的权威命令孙綝的部下放弃抵抗 。孙亮没有直接找全尚,而是通过全尚的儿子全纪(黄门侍郎)联络全尚 。孙亮特意吩咐全纪不要让母亲(孙綝堂姐)知道这件事 。全纪告诉全尚,全尚却没有把好嘴门,告诉了自己的妻子 。于是事情泄露,孙綝连夜派兵俘虏全尚,斩杀刘承,包围皇宫 。此时孙亮和孙綝的矛盾已经公开,到了你死我活的境地 。于是孙綝废掉孙亮,立孙休为帝 。孙亮与孙綝的斗争以失败告终 。
《江表传》:“纪承诏,以告尚,尚无远虑,以语纪母 。母使人密语綝 。”
皇权旁落权臣当道,幼主聪慧锋芒毕露——孙亮与孙綝之间的斗争

文章插图
小结
总体来看,孙亮比较聪慧,也不甘被权臣摆控 。但是他年轻气盛,不懂得收敛锋芒,让孙綝对他一直抱有忌惮,不敢轻易露出破绽;后来策划的政变也因为行事不周而彻底失败 。可以说孙亮与孙綝斗争的手段并不成熟 。反观后来者孙休,表面上对孙綝一再让步,准许他手握军队出镇武昌,但是又能利用一场宴会一击毙命,事后轻拿轻放,化解孙綝的残部,所以才顺利摆平了孙綝,让长久偏离的皇权重归正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