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斯海默:中美不能指望靠经济依存关系避免冲突

【当下中美关系面临挑战,冷战话语复苏,观察者网杨晗轶近期远程连线采访了美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约翰·米尔斯海默 。采访全程超过一个半小时,观察者网将以视频形式分段发布采访精华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以文字形式发布采访全文 。以下为第二部分 。】
(接上文)
观察者网:中国学者总喜欢说中美关系不是零和博弈,说中美可以在一些事务上合作,但现在越来越多人倾向于将中美在许多领域的关系描述为零和博弈 。有人拿美苏冷战与当下的中美关系作比较,您认为中美是否已经处于冷战当中,还是正在滑向冷战?
【米尔斯海默:中美不能指望靠经济依存关系避免冲突】米尔斯海默:鉴于现在中美在新冠病毒上争执不休,看上去我们已经处于冷战当中了 。我认为在疫情争议出现之前,人们还能争辩中美是否真的处于冷战当中,但事到如今我认为两国冷战已经相当明显了 。看看中国南海的军事局势已经变得相当可怖,中美双方几乎怼在对方脸上;经济方面两国关系十分紧张;再加上关于大流行病的指责,我认为这是个非常危险的局面,由于疫情的原因它恶化得比我想象的更快,我知道终究会走到这一步,但我本以为不至于这么快 。
观察者网:许多人指出,即使中美两国进入冷战,这种关系也不同于当初美国和苏联的关系,因为美苏都是高度意识形态挂帅的国家,都代表着一种方向、一种生活方式,而它们都想把这一切强加于世界所有其他国家头上 。美苏之间的竞争主要在军事领域,是国防和安全的竞争 。苏联的经济规模远远不如美国 。您认为美苏冷战和中美关系相比的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米尔斯海默:我们说过,一大相似点在于苏联地理上处于欧洲和亚洲,它的威胁在于可能成为亚欧大陆地区的霸主,美国作为地区外的遥远大国,进入亚欧大陆阻止这一情况变为现实 。如今中国面临类似的情况 。尽管中国在地理上只处于亚洲,但美国认为它可能主导亚洲因而将其视为威胁,所以美国要来亚洲以遏制苏联的方式遏制中国 。但你说得对,两者的确存在差异 。我接下来要指出四大主要差别 。
第一,美国和苏联的竞争是二战刚刚结束时开始的,那是现代史上最血腥的灾难,苏联承受了巨大的打击,正因如此美国、特别是苏联,都厌倦了战争,它们都不愿打仗 。再看今天的中美两国,从你的评论中可以看出,中国觉得自己正在崛起,中国认为自己理应获得一席之地,中国并不厌战 。因为它从1979年开始就没打过仗,而那一仗根本不算什么大仗,中国人真正上一场大仗还是跟美国打的朝鲜战争 。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差别,中国不像苏联那么厌倦战争 。
第二点是地理 。苏联和美国的竞争是围绕着欧洲、围绕着德国展开的 。它可能发展成一场卷入双方的陆上战争,冷战时期我们把注意力投向中欧前线,相互攀比陆军、空军以及核武库规模 。今天亚洲的情况大不相同,冲突的战场主要是西太平洋地区,比如南海、台海和东海 。我们不太可能在亚洲打大规模陆上战争 。我认为这很重要,因为它使当前中美之间比美苏冷战时期更有可能爆发战争,毕竟冲突将发生在海上而不是欧洲心脏地区 。
第三点是关于经济的 。中美两国之间有密切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中国与韩国等国家之间也是如此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几乎没有任何经济交流,我们生活在不同的经济世界里 。这一点非常重要 。
第四点,关于意识形态我和你的看法不太一样 。共产主义对苏联而言,自由民主对美国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当然是一场意识形态的较量 。你可以说中国不像苏联那样高度信仰共产主义,所以共产主义与自由民主或自由资本主义之间的较量并不是中美竞争的一部分 。但我也可以用民族主义来反驳你,我认为中国的民族主义非常高涨,同样,信奉美国例外主义的美国人也有极强的民族主义倾向,美国人和日本等国家的人同样民族主义,但我认为中国人的民族主义尤其强烈,对受到轻侮这件事特别敏感 。这种民族主义和现实政治一结合,很可能产生麻烦 。所以归根结底中美竞争和美苏竞争其实并没有那么不同,尽管后者围绕着共产主义与自由民主竞争这一维度 。

米尔斯海默:中美不能指望靠经济依存关系避免冲突

文章插图
美苏争霸漫画
观察者网:您提到这四点里,第一点缺乏厌战情绪和第四点民族主义都使情况听起来愈发危险,它们使中美更可能爆发冲突,不过您第三点提到中美两国之间以及亚太国家之间都存在经济相互依存关系,或许这能够成为地区维持和平的基础 。您提到美国和苏联处于两个不同的经济世界,如今美国似乎希望和中国反向而行,许多人提出要跟中国经济脱钩 。特别是当前这场疫情使许多美国人质疑是否应该继续走生产链供应链全球一体化的道路,还是应该把生产线收回美国周边地区乃至美国本土,不要所有东西都指望中国生产 。这种想法会不会加剧中美之间的竞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