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首次实现四体“薛定谔猫”态,有助量子计算与量子网络

近期,清华大学团队在微波量子信息处理领域取得进展,首次借助超导量子电路,成功制备相干态飞行微波光子的多体“薛定谔猫”态,使基于微波光子的量子网络和模块化量子计算成为可能 。

清华首次实现四体“薛定谔猫”态,有助量子计算与量子网络

文章插图
多体“薛定谔的猫”示意图,图片来自清华大学著名思想实验:“薛定谔的猫”据悉,在量子力学领域中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思想实验 。其中大多数用来指出量子力学中可能存在的破绽 。
1935年,理论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dinger)设想了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以阐述量子力学中的悖论 。
如果把一只猫关在装有放射源及有毒气体的封闭房间里,放射源在单位时间内有一定的几率会发生衰变 。当检测到放射源衰变时,有毒气体就会释放,猫就会死 。如果放射源没有发生衰变的话,猫就存活 。
而根据量子力学中的哥本哈根诠释(Copenhagen interpretation),物理系统的属性并非确定,只能利用量子力学的概率术语来衡量其属性,并且测量行为会对系统产生影响,造成概率集缩小到许多可能值中的一个,这被称为波函数坍缩(wave-function collapse) 。
因此,观测在量子力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回到“薛定谔猫”思想实验,这意味着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猫处于同时活着和死去的状态 。但当你往房间里看的时候,这个瞬间你会看到猫是活着或死去的某一个状态 。
根据薛定谔的想法,原子可能同时以两种不同的状态存在,即量子叠加,如果在原子和宏观物体间产生相互作用,将它们“纠缠”起来,这时宏观物体可能处于一种奇怪的叠加态 。
清华首次实现四体“薛定谔猫”态,有助量子计算与量子网络

文章插图
局限于两体的“薛定谔猫”随着科学家对量子力学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新的问题随之产生:如果房间中不止一只猫呢?按照量子理论的自然逻辑,这些猫不仅处于同时活着和死去的状态,并且“同生共死”,即它们不仅处在多体的量子叠加态,并且互相存在超越经典关联的量子纠缠 。
【清华首次实现四体“薛定谔猫”态,有助量子计算与量子网络】前述宏观物体或经典态之间的量子纠缠是一个有趣的科学问题,并且在很多量子技术中有重要应用 。但制备多体“薛定谔猫”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 。因为用来模拟“猫”生死的经典态一般处在高维度的希尔伯特空间(Hilbert Space)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退相干,导致其中的量子效应很难被观测 。
此前,国际上仅实现过对两体“薛定谔猫”的制备 。“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合适的实验方案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副研究员张宏毅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人员说道,耶鲁大学的研究组在2016年最早实现了两体的半经典态之间的量子纠缠,其成果发表在《科学》(Science)上 。“他们用两个超导微波谐振腔各自承载两体微波相干态的量子叠加,但这种系统的扩展性很差:一方面,实现多体量子态需要很多超导微波谐振腔;另一方面,把同一个量子比特与这些谐振腔一同耦合起来也非常困难 。”
会“飞”的多体“薛定谔猫”
为了实现多体“薛定谔猫”的制备,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讲席教授段路明、副研究员张宏毅等研究组,采用另一种研究思路,利用相位相反的相干态飞行微波光子模拟猫的“生”和“死” 。
此次,团队借助飞行微波光子,在包含超导量子比特的谐振腔端口的反射过程,实现了超导量子比特和相干态微波光子的量子纠缠,并通过连续反射多个相干态微波光子脉冲,最终实现了“飞”起来的多体“薛定谔猫” 。相关论文《A flying Schrdinger’s cat in multipartite entangled states(多体量子纠缠的飞行薛定谔猫态)》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 。
清华首次实现四体“薛定谔猫”态,有助量子计算与量子网络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我们采用不同时刻的飞行微波光子脉冲定义多体量子态,用微波谐振腔和超导量子比特的系统,实现了不同时刻的微波光子脉冲之间的量子纠缠 。”张宏毅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人员介绍,“我们的方案相比之前的实验,在扩展性方面得到明显的改进,保证了我们顺利观察到多体半经典态之间的量子纠缠 。”他表示,飞行微波光子相比之前的实验具有更好的扩展性 。“其次,相比光学波段(波长在百纳米量级)的实验系统,微波波段的超导量子电路具有很好的调控性,有助于我们实现更高质量的实现系统和更准确的系统参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