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咏竹诗赏析 郑板桥写竹的诗

郑板桥写竹的诗(郑板桥咏竹诗赏析)

郑板桥咏竹诗赏析 郑板桥写竹的诗

文章插图
郑板桥写竹子诗(郑板桥竹子诗赏析) 。
一枝一叶总会影响局面 。
——郑板桥咏竹诗赏析 。
王传学
被誉为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酷爱书画竹书 。他的竹子诗意境隽永,蕴含着浓厚的哲理 。晚年,他画了一幅竹石画 。图中,一块薄薄的石头竖立着,石头旁边建了几根柱子 。竹身清秀高大,竹叶散落 。虽然整幅画没有上色,但却让人觉得绿色美丽,超然物外 。画家自己为这幅画写了诗:
40年来,我白天画竹枝,晚上写思想 。
冗薄薄犹存,生而绘熟 。
诗的前两句就像画了40年的竹子 。通过想象,意味着当你专注于某件事的时候,你不仅要关注社会实践,还要保持思考,用“思考”来指导实践,这样“思考”的内容才能被实践所丰富 。第三句话是把多余的都剪掉,画一根细竹 。“冗余”和“复杂”都意味着更多 。“瘦竹”是诗人追求的理想竹 。诗人爱细竹,这在他的竹子诗中多次提到 。这是诗人削冗留瘦竹的形象 。这是一个比喻,为了实现自己心中所追求的东西,就要去掉繁杂多余的东西,保留本质,而不是“抓眉毛和胡子” 。第四句说画竹达到“生而熟”的状态,“生”的本义是草木从土里长出来,未熟未熟,与“熟”相对 。在这里,“生”和“熟”的形象被用来比喻做事从“生”到“熟” 。当你熟练了,也要努力创新,避免千篇一律,在“熟”中达到“生”的境界 。
这位诗人已经画和写竹子40多年了 。回顾自己的创作经历,他感触颇深 。“生而画熟”是诗人艺术人生的哲学概括,表现了诗人对最美艺术的不懈追求,在诗中,“日常写作”和“夜间思考”阐明了写作要勤于思考的原则 。“剪”和“留”启发我们写文章要精简、简化,这样才能把脉络搞清楚 。“健康”和“熟悉”这两个词启发我们,文章要新颖、标新立异,才能成为好文章 。他曾经告诉他的朋友,画竹子要经过三个阶段,达到三个境界 。一是“目中有竹”,二是“有周密的计划”,三是“脑子里什么都没有”,这可能是对他创作理念的最好诠释 。
诗人画竹写竹,把竹子的生长作为自己人生的个人品行 。他在《竹书》中写道:
一节又一节,千枝救千叶;
我不开花,我不逗蜜蜂和蝴蝶 。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关于竹子的物理特性的 。竹子一节又一节地生长 。随着时间的积累,每一片叶子都积累到了成千上万的枝叶 。表面上看是关于竹子的生长,但不完全是真的 。在这里,竹子一节一节的生长,一枝两枝的堆积,被用来比喻诗人人生旅途中的感悟 。诗人并没有因为生活境遇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伦理观,而是始终坚持自己一贯的伦理观,就像竹子一直在一棵一棵地生长,一棵一棵地生长 。最后两句意思是我自己不会开花,以免蜜蜂蝴蝶被吸引 。竹子不愿与花竞争,是诗人不愿与世俗勾结的超然感的隐喻 。用“蜜蜂”和“蝴蝶”比喻世俗世界中的各种肮脏的东西 。这两句道出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方式,说自己不愿卷入世俗事务,希望世俗的龌龊之事不要打扰他 。
诗人一生画竹、写竹,热情歌颂竹子不屈不挠的精神 。竹子的刚直、刚劲,正是诗人自身人格的写照 。正如他在《竹石》一诗中所写:
竹子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嵌在岩石缝隙里 。
【郑板桥咏竹诗赏析 郑板桥写竹的诗】历经千百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坚强,无论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的冬天,它都能承受,依然会坚韧挺拔 。
这首诗表面上歌颂了竹子不屈不挠、傲人的气质,但实际上表达了诗人自身坚韧不拔、刚正不阿、永不向恶势力低头的精神品质 。前两句说竹子生长在青山中,根扎在破碎的岩石中,描写了竹子的内在生长环境,用“咬”和“立”来比喻诗人坚韧顽强的性格 。用“青山”“破岩”来形容生存环境的艰难,用竹子生长在“青山”“破岩”这样危险的环境中来形容诗人自身生存环境的艰难 。用竹子面对障碍“不放松”的形象,是诗人勇往直前、毫不退缩地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的隐喻 。最后两句说竹子经历了“千锤百炼”,但它依然不屈不挠,甘愿被东西南北的狂风摧残 。这是对竹子生长外部环境的描述 。“千夫所指”和“东西南北风”用来形容邪恶势力对诗人这样的人的压迫 。在这里,竹子在生长的过程中,虽遭千般打击,但依然顽强,诗人本人虽经各种锤炼,仍能乐观面对 。最后一句中的“仁儿”二字是多么洒脱,使诗人对雄才大略、顶天立地的蔑视达到了画龙点睛的地步 。这首诗写的是人与竹,通过想象将竹与人巧妙结合 。竹子的品质就是人的品质,人的精神就是竹子的精神,给我们带来了生命的触摸 。这两句话常用来形容在困难面前能够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不可动摇的性格的人 。


推荐阅读